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公布电信诈骗典型案例

22.01.2016  11:41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平台消息 记者 齐晓英

  昨日上午,自治区公安厅向媒体通报了2015年电信诈骗典型案例,提醒市民如何更好地防范此类诈骗。

   保护好信用卡的“后三码

  案例:去年3月,商场举行促销活动,使用信用卡购买商品打6折。陈先生购买了300元的商品,准备刷卡。

  刷完卡后,陈先生被要求留下信用卡卡号,服务人员称公司可凭卡号到银行报销。陈先生认为对方没有他的身份证号和信用卡密码,就让服务人员用手机拍下信用卡正面和背面的照片。几个月后,陈先生还款时发现,他信用卡上的透支额度被全部使用。

  警方提示:信用卡有离线支付功能,即使没密码也可进行交易,关键就在于信用卡背面签名条附近的三个数字,银行业内人士称之为“后三码”。犯罪嫌疑人有了信用卡卡号与“后三码”,可利用离线支付方式,盗刷信用卡。

   财源滚滚”网购彩票需谨慎

  案例:2015年8月,鄂温克旗的罗某在QQ聊天中被拉入一个名叫“财源滚滚”的聊天群,群里常发布一些彩票中奖号码,罗某就与网上公布的结果进行比对,发现他们每次预测都准确无误。心动的罗某也注册账户并充值5000元,买了几次并没有中奖。群里有人告诉她可找技术员进行指导,至此,罗某便陷入对方编织的圈套内,先后投入了20余万元后,对方关闭平台,至此消失。10月10日,罗某报案。

  警方提示:买彩票要到正规彩票中心,不要和不熟悉的人玩金钱游戏。

   小心二维码陷阱

  案例:“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免费赢取百万大奖。”年初,谢女士在路边ATM机旁,看到这样—则广告,附有—个二维码。谢女士用手机扫描了二维码,按提示下载了一款“APP”软件。

  一天后,谢女士的信用卡就被盗刷,“当时信用卡的使用余额不多,仅损失了几百元,想起来也非常后怕。”之后,谢女士找到手机维修店,将手机内程序全部格式化后才放心。

  警方提示:有些犯罪嫌疑人使用一款二维码生成器,可将黑客病毒程序链接在二维码上。如信用卡使用者接触到类似的二维码并进行了扫描,犯罪嫌疑人就可将黑客病毒植入持卡人手机中,从而在短信、微信等文字记录中搜寻手机号、卡号、身份证号、密码等私人信息。用户在扫二维码前,应核实来源,选择正规的途径及商家发布的二维码,不要扫来源不明的二维码。

   免费WIFI”需谨慎接入

  案例:不久前,赵先生到深圳出差,回家后发现信用卡被盗刷了2万元。“信用卡一直在我身上,也没接到过诈骗电话,钱是怎么丢的?”民警调查后发现,赵先生在深圳火车站用手机搜索到免费WIFI信号后登录,看了电影,登录淘宝购物。民警判断,正是免费WIFI盗取了赵先生的信用卡信息,从而进行了盗刷。

  警方提示:有些公共场合的免费WIFI一旦被不法分子置入木马病毒,信用卡持卡人使用该WIFI,再登录网银的话,犯罪嫌疑人就能通过黑客程序记录下信用卡的卡号密码等信息,达到盗刷信用卡的目的。登录网银时,要在安全WIFI环境下登录,不要随便链接不明来源的免费WIFI。

   冒充军人外包工程或购买物资诈骗

  案例:日前,通辽市库伦旗一化肥销售商接到一名自称是库伦旗消防队工作人员“杨某”的电话,提出要购买化肥,在取得受害人信任后,对方提出还需购买保水剂。受害人称其不经销保水剂,“杨某”称为好结账,就让受害人进一些保水剂,并向其提供了“桑松科技有限公司”保水剂销售员电话号码,要求受害人在该公司购买保水剂后再转卖给自己。受害人与“杨某”提供的销售员取得联系后,先后分两次向该销售人员提供的工商银行账号汇款12.33万元,之后,受害人到库伦旗消防队联系“杨某”时发现被骗,立即报案。

  警方提示:近年来,河南省上蔡县形成了冒充军人购买帐篷、对外发包工程、购买军队用品等地域性职业犯罪群体。犯罪分子必然要给你指定供应商,让你联系他提供的供应商汇款、购货。遇此情况一是不予理睬,二是及时报警。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白鹤等万余只候鸟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9日电(记者王靖)金秋十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