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两会]政协委员发言摘登

14.01.2016  15:58

   侯培林委员:建立分级诊疗模式

  1月13日,10位政协委员在市政协三届四次会议上发言,内容涉及社会事业、民生工程、民主法制、政协工作等多个方面。本报从中选取了4位委员的发言,摘登在这里。

  “看病难”是我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破解的主要难题之一。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今后将完善“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分级诊疗模式,改善看病难问题。

  存在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加,虽然各地医院建了不少,但大多数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而农村的广大人口却没有充足的优质医疗资源,基层患者一旦有病,宁愿多花钱,也要去大医院。这既增加了人民群众看病的医疗成本,加大了城市医疗资源的负担和压力,也加剧了医患矛盾。

  建议

  推进“分级诊疗”,终结看病难。分级诊疗制度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通过分级诊疗,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可极大地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对于疑难病、复杂病通过大型公立医院与基层联动的预约挂号、预约床位及绿色转诊通道,可缩短在大医院住院候床时间,节约患者时间和费用。

  旗县级医院要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探索建立基层首诊制度,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制度,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旗县级医院应积极与市、自治区、北京的大医院建立协作关系,要明确分工协作机制和责权利关系,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双向转诊的重点是在按规定上转患者的同时,促进上级医院尽可能将恢复期(康复期)患者下转。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合理就医秩序,建立符合旗县实际情况的分级诊疗制度。

  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加强旗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旗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

    瑙珉委员: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

  我市120亩以上湖泊、沼泽、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米以上、长度5公里以上河流湿地总面积231.32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2.4%。近年来,我市通过大规模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累计恢复湿地近10万亩,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湿地减少的势头,改善了局部区域的生态环境。

  存在问题

  我市湿地保护和恢复存在一些问题,如湿地环境污染严重、保护管理薄弱、湿地保护与恢复资金短缺、群众的湿地保护意识不强。

  建议

  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建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跨部门的保护合作机制,分级分类抓好湿地保护和管理。

  制定完善湿地保护法规政策。建议制定《巴彦淖尔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依法规范我市湿地保护的职责、目标任务、方法措施,依法打击处理破坏湿地的行为,控制湿地流失,提升湿地功能,促进湿地可持续利用。

  认真落实湿地保护措施。科学划定并严守湿地生态红线,确保湿地“零”损失。加强对湿地占补平衡的监管,将湿地保护规划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建立湿地生态补水机制,加快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继续实施湿地保护恢复工程项目,扩大退耕还湿试点范围和湿地保护奖励试点政策,加强候鸟迁徙通道湿地恢复工作,加强重要湿地保护能力建设。

  加大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力度。

    王新明委员:重视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存在问题

  当前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老龄化严重、职称评聘办法不科学、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单一等已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和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需要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建议

  建议进一步完善教师编制标准。扩大中小学校教师编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完善教师人才流动制度,鼓励城区学校的年轻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不断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

  进一步完善教师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管理制度,为高水平教师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避免简单用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积极探索多方参与、多元评价办法。

  严把教师的入口关和使用关。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教师资格标准,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

    王介枫委员: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存在问题

  当前,我们在社会治理改革和创新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仍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社会治理理念有待提高;二是社会治理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社会治理源头还需加强;四是社会治理手段比较单一。

  建议

  坚持源头治理,实现“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树立服务为先、民生优先、基层在先的理念,着力提高基层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的能力。

  坚持资源整合,实现“分散管理”向“综合治理”转变。整合条块资源、整合服务团队资源、整合社会资源,真正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参与。

  坚持重心下移,实现“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社区治理体系,丰富信息收集手段,让群众随时都能向政府提出服务要求和反映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实现“事后管理”向“事前治理”转变。健全群众权益保障机制,畅通诉求表达机制,强化法制保障功能。(记者焦景平/文 马利红/图)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