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职称考外语该不该“一刀切”?
原标题:职称考外语该不该“一刀切”?
“考前突击,考完忘记,平时又用不到,这种考试有什么用呢?”说这话的是呼和浩特市某事业单位的刘冉(化名)。3月30日,2015年职称英语考试落下帷幕,有关考试本身的必要性引来无数人吐槽,刘冉也是其中之一。
刘冉参加工作已经有5个年头了,今年是她第二次报考职称英语考试,第一次是2011年。“第一次死在轻敌,”刘冉说,“那时刚上班不久,工作特别积极,每天都加班,听说职称英语不难考,所以就没有好好复习,加上本来英语底子就不太好,所以只考了55分。后来结婚生孩子连着几年没报,今年再考感觉更吃力,完全生疏了。”
刘冉已经入职5年,职称还是初级,跟她同时参加工作的同事都评上中级职称了,她很着急。但是她的工作基本不涉及英语,她从心底质疑这个考试本身的意义。
现实中,和刘冉有同样遭遇、同样尴尬的职场人士不在少数。陈老师在某媒体工作了近40年,直到退休也没评上中级职称,原因就是他不会英语,而英语又是评定职称的硬性规定。熟悉陈老师的人都替他惋惜,因为陈老师工作非常出色,在自己采访报道的领域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专家级别。陈老师的同事小杨说:“以陈老师的业务水平,绝对是高级职称的水平,可他直到退休连个中级职称都没有评上,实在是太不合理了。其实干媒体的特别是省级、市级媒体,用英语的时候基本没有,为什么非要搞‘一刀切’呢?如今连高考都在呼吁降低或者取消英语,而英语和职称挂钩就更不科学了。”说到这个话题,小杨不理解。
“完全是应试的僵化思维,一点不注重实际,哪怕外语和具体工作毫不相干也要考。”
“有的领域外语特别是英语还是很有用的,可以考,但是普通大众还是免了吧。”
“考职称的都是年龄偏大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哪有时间复习啊,而且对工作也没啥实际帮助,这不是做无用功吗。”
“是时候改革职称考试了。不但外语考试没什么必要,职称计算机也没什么意义,因为工作中需要用电脑的人不用考试,熟练了自然就会了。”
……
在百度呼和浩特吧里,谈起职称外语考试,大家的反映都差不多。
内蒙古体育局摔拳跆举中心的侯老师常年辅导单位教练员评职称考试,他对记者说:“职称外语考试、职称计算机考试确实得改一改了,比如我们的运动员、教练员,他们都是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从事体育运动,文化课上得非常少,让这些人考外语、计算机操作,简直太困难了。我们的教练员都在自治区、全国甚至世界上拿到奖牌、名次,用外语和计算机来评定他们的职称级别,有点可笑。而且因为职称的评定,他们每年不得不抽出大量时间来恶补外语和计算机操作,还会影响训练。好在前几年国家给予运动员特殊的政策,我们的教练员终于不用考外语了,所以强烈建议职称外语考试不要‘一刀切’了。”
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学院教授巴·孟和认为,职称外语考试存在有必要,但是考试对象要重新界定。有的工作真的不涉及外语或者很少用到外语,那么考试对他们来说就完全没必要。但是对科研机构或者从事前沿医学的人员来说,这样的工种是有必要考外语的,因为不懂外语,就无法及时学习科技领域的新知识,等一些先进的科研著作翻译过来,恐怕该理论已经过时落后了。
相关人士认为,职称外语考试目前最大的缺点是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因为职称和工资、利益挂钩,这就使得职称考试不断有黑幕出现。出题环节,有试题泄露;考试环节,有监考被买通,代考等作弊现象;判卷环节、计算机登录环节都可以作弊,作弊现象丛生,严重影响了职称考试的公众形象,也背离了考试初衷。所以,职称外语考试是不是有必要考?建议有关部门研究考试内容和形式,让职称评定考试体现出价值。(记者 冯雪玉)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