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战略性新兴产业“风”头正劲
随着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作为清洁和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经过几十年发展,风力发电已成为技术最成熟、开发成本最低、最具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十一五”期间,兴安盟以风力发电为代表的新型能源工业破题起步,主导产业逐步形成,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通过政策吸引、考核激励、跟踪服务等招商机制,先后引进龙源、大唐、华能、京能、深能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加速器。
大力发展新型能源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8337”发展思路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这为兴安盟的风电企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风电是重要的战略性新能源产业。兴安盟委、行署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视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途径之一,科学引导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开发利用“风”资源,以风力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走势强劲,煞是“风”光,呈现出生产高速增长、效益大幅攀升、项目不断跟进的良好态势,其对全盟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带动力显著增强。
目前,兴安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有大唐集团、龙源集团、华能集团、京能集团和深能集团等8家风电企业,2014年全部规上风力发电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2004万元,同比增长11.7%,占全盟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6.3%,拉动全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0.21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22917万元,同比增长13.8 %,占全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2.3%,拉动全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20个百分点。全部规上风力发电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589万元,同比增长3.7%,拉动全盟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0.06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6%;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36万元,同比增长59.7%,拉动全盟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0.11个百分点,对全盟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贡献率达到0.23%,成为全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对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的作用日益凸显。没曾想到劲风也能“刮”来“真金白银”。
规模以上风力发电企业在生产速度加快的同时,发电量实现大幅攀升。截止2014年底,兴安盟规模以上发电企业发电量达34464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5%。其中:风力发电量达11118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6%,占全部发电企业发电量的32.3%。
装机不发电等于没有,能够发出来,送出去,真正地消纳掉才能实现风机的价值。虽然风电在替代常规化石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已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伴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开发,一些问题也相伴而生。一方面我国风电装机在不断增加,发电量也在快速增长;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产能过剩弃风问题严重,风电利用效率显著下降。鼓励风电供暖是政府寻求风电消纳方式的新尝试,风电供暖主要是针对蒙东地区弃风严重的冬季供热期,蒙东地区冬季多风寒冷,采暖期长,一直以来,燃煤锅炉供暖是该地区的主要供暖方式,如果风电能够承担冬季供热的重任,就可替代蒙东地区现存的大量小锅炉,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在这方面已有成功范例。2015年1月20日17时10分,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额尔格图风电场供热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并成功送电。该项目总投资1400万元,采用1台4兆瓦机组,年用电量1080万千瓦时,供热面积8万平方米,年供热量约为36936吉焦。项目以消纳额尔格图风电场5万弃风风电作为能源,替代燃煤锅炉供热。通过电网输送到变电站,直接供热的高压电极式锅炉来承担现有城区热网水的二次加热升温,并回到原有城区热网循环水系统内,再通过小区换热站实现对终端用户供热。
该项目的实施,对于保护生态,倡导低碳生活模式,力促新能源发展,为进一步消纳风电等清洁能源提供了新途径,实现能源的有效配置和科学利用,不仅极大的改善了采暖期的供热质量和空气环境,还填补了兴安大地利用风能实现供热开辟暖冬的先河,清洁的电力和热力会让兴安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牛秀和包萨茹娜褚航)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