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两会”:代表为义务教育发展支招
公办幼儿园数量少、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择校难……教育发展一直是百姓关心的问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87%,25个旗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2016年,我区将继续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扩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面。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在“两会”上,部分人大代表针对当前的教育发展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温荔清:
坚持校长去行政化
过去五年,内蒙古自治区在促进全区教育发展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教育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教育投入年均增长率达到10.9%,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助学体系。
自治区人大代表温荔清说,在硬件投入取得了长足进展的同时,也要关注教育软件工程,即如何提高教育质量?
她说,目前校长的行政化,束缚了学校的发展,影响校长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也让校长的管理思维囿于行政思维,这与教育管理的精神相悖,所以应该坚持校长去行政化。
那么,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标准化建设?
“仅依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还应充分吸收社会资本,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温荔清说,这样不仅能增加教育服务相关产业发展,还能缓解择校难,也会给公办教育带来竞争压力,加速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政府还应对民办教育有整体规划,明确鼓励政策,加大引导宣传,让教育行业整体、协调发展。
何永林:
农村牧区学校不能撤并或削弱
农村牧区儿童上学问题一直受到高度关注。
自治区人大代表何永林说,当前,由于农村牧区学校整合、撤并,很多农村牧区儿童需要到乡镇或城里的学校就读,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农村牧区需要入学的儿童或将增加,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研究解决这一问题。
何永林建议,现有的农村牧区学校只能逐年加强,不能撤并或削弱。积极探索由乡镇中心校和城里的学校把农村牧区学校作为分校或教学点,实现老师在总校和分校之间有序流动。
同时,可以出台配套政策,鼓励年轻老师到农村牧区任教。需要晋升和兑现职称的老师要到农村牧区学校服务一定的年限,多措并举有效解决农村牧区学校师资不足和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利用互联网,开展学校之间的同频互动教学,把本城学校甚至是一些全国名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传输到农村牧区学校,让农村牧区的学生享受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资源均衡化。
李文阁:
加大教育事业转移支付力度
“由于经济短缺,呼市按照同城待遇解决外来人员子女上学的困难非常大。现在采取的办法是增大班容量,扩大校容,但又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自治区人大代表李文阁说。
现在呼市共有中小学生32万人,其中外来人员子女8.6万人,占学生总数的27%,相当于乌海与阿拉善学生人数的总和。
而在外来人员子女中外盟市人员子女6万余人,外省人员子女2万余人。每年以2000人的速度增长。
李文阁建议:自治区加大对呼和浩特市教育事业的转移支付力度和专项支持。
吴红艳:
扩大公办幼儿园建设
自治区人大代表吴红艳说,我区的基础教育资源特别是学前教育资源紧缺,尤其是公立幼儿园,入园非常难,所以,在学前教育上还需在扩充上做文章,这样才能适应当前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适龄儿童增长问题。
吴红艳说,由于这两年经济下行,新建或扩建公立幼儿园,政府在资金上有困难,这就需要引入民间资本,扩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面。对于民办幼儿园的标准,政府要制定一个标准。
此外,还要补充一些高素质的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老师进来。
郭根娣:
关注学生素养不单纯看分数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到,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发展我区未来教育工作,符合国家在教育领域中的方针政策。
自治区人大代表郭根娣说,对于办学者来说,要有“三气”。
一是要有“底气”。要转变人才观,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更多关注学生素养,不单纯看分数。
二是要有“勇气”。要担当起培养人才的重任,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有所作为,对于错误的教育行为要看得见、管得了、管得住、管得好。
三是教育评价要有“真气”。评价要更加科学,升学不再作为刚性评价,只作为参考。(杜柏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