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产业扶贫因地制宜 农牧民脱贫加速

10.10.2017  13:26

        今年夏天,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牧民斯仁巴布收入颇丰,家里经营的别具特色的牧家乐和沙上冲浪车不仅吸引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也为他带来了近30万元的收入。

        “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斯仁巴布说,小时候村里没路没电,人们只能靠外出打工解决温饱,2013年以来景区建设完善游客增加,很多在城市打工的年轻人也都选择回乡生活,户均收入也从2006年的一万元增加到如今的十几万元。

        斯仁巴布生活的改善源于内蒙古近年来稳步推进的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和生态建设扶贫等一系列惠民政策。记者从内蒙古扶贫开发办公室获悉,2016年以来,内蒙古已有24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明显改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曾占内蒙古贫困人口17%的乌兰察布市,2016年以来先后制定出台了产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18个脱贫攻坚配套性政策文件,今年计划通过产业扶贫扶持贫困人口8.6万人,产业扶贫覆盖率达到贫困人口的80%。

        60岁的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东八号乡北库伦村农民张延庭是这一政策福利的受益者之一。他的生活一度颇为困顿,老伴疾病缠身,种植的马铃薯产量低销路不畅,只能靠政府发放的低保金维持生活。

        转机出现在2015年。这一年,张延庭通过土地流转和产业合作等模式加入当地一家马铃薯龙头企业,不仅每年可拿到近万元土地流转收入,企业还统一提供种薯、技术标准和订单收购,销路打开了,张延庭老两口生活颇为富足。农闲之余,他们还通过返聘务工的形式在公司打短工,每年收入也有一万多元。

        脱贫攻坚是头号民生工程,产业扶贫必须要发展贫困群众愿意干、想干并且能干成的产业项目。呼和浩特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由贫困村村民自主选择项目,4年来每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0万元。同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能人和合作组织参与,形成“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能人+贫困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激发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因地制宜发展以赛马繁育为主的扶贫产业,从运动马繁育、马术培训、竞技比赛、乡村旅游休闲骑乘四个方面,将当地农民纳入到产业体系中来,指导农民种植饲草料、喂养马匹、开展乡村旅游服务等,走出了一条“旅游+马产业+扶贫开发”的新路。

        内蒙古还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创新,重点在毗邻8省区边界、城市周边、景区周边、少数民族聚居村落、精品线路沿线打造了一批高端农牧场、特色旅游小镇、乡村旅游集聚区和特色家庭接待户。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内蒙古乡村旅游收入609亿元,同比增长21.8%,全区贫困旗县的294个村(嘎查)从事旅游业,近3.5万贫困人口通过旅游脱贫。

 
精准扶贫工程暖人心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平台消息(实习记者 赵佳琪)Nmgcb.Com.Cn
内蒙古总工会启动2018年“北疆工匠”选树活动
  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日前启动2018年“北疆工匠内蒙古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