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以质取胜建设质量强区

01.09.2015  11:14

全力打造内蒙古标准 内蒙古创造 内蒙古品牌 内蒙古质量四块金字招牌——

以质取胜建设质量强区

编者按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题中之意和根本任务就是要尽快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顺利完成“爬坡过坎”,走出一条依靠提质增效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在经济新常态下,内蒙古要迈过调整产业结构这道“坎儿”,就必须着力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以质量内涵式发展取代数量规模型扩张,做到换挡不失速,量增质更优。

继2009年提出“质量兴区”之后,近日,自治区政府又颁布了《关于建设质量强区的决定》,这是新常态下实现产业提质增效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

从依赖资源到科学发展,从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全力打造“内蒙古标准”、“内蒙古创造”、“内蒙古品牌”、“内蒙古质量”这四块金字招牌,全力推进质量强区已经成为内蒙古新常态下的战略选择。

质量强区 工作蓝图

产品质量●主要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累计建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

工程质量●大中型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服务质量●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

环境质量●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

我区面临的紧迫任务: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

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重视质量工作,始终把质量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2010年下发了《进一步加强质量兴区工作的通知》,2011年设立“主席质量奖”,2013年开始把提高产品、服务、工程和环境质量作为落实“8337”发展思路的重要举措,2014年制定下发了《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全区质量环境明显改善,质量工作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然而,与先进地区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相比,我区的质量工作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质量工作的基础还很薄弱,标准化、计量、检验检测以及认证认可水平相对较低,品牌的竞争作用、标准化的引领作用、质量技术手段的话语权作用,还远远不能满足服务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和提升质量效益的需要。

从农牧业看,尽管随着产业化的推进,我区农畜产品的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绝大部分农牧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缺乏标准意识,不注重用质量检验和认证认可等技术手段来包装和推销自己的产品,我区许多优质绿色农畜产品还没有被消费者广泛知晓和认可。特别是在粮、油、肉、皮、毛等诸多领域还没有国内叫得响的驰名商标,产品的标准化工作和原产地追溯体系建设在国内也处于落后水平。发达国家的农畜产品加工率都在90%以上,而我区农畜产品加工率只有54.8%,深加工率还不到20%。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高品质得不到高回报,农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亟需提升质量和标准化工作水平,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从工业看,我区二产比重达到55%,虽然形成了以能源、煤化工、冶金和农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支柱产业,但由于“原”字号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大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科技 含量和附加值不高,产业整体竞争能力不强,名牌引领产品、带动企业、做强产业的品牌效应发挥不足。目前,我区的名牌产品仅为广东的12.6%,工业标准化示范园区仍然是空白,更缺乏标准化的引领示范产业,大多数企业在市场上没有话语权。可以说,如果没有引领行业标准的企业,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建设“五大基地”的目标就很难实现,转型升级也将面临更大困难。

我区的服务业近几年虽然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也打造出“翁牛特焊工”、“开鲁保姆”等一些区域性服务品牌,但第三产业在全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和其他省区相比仍然较低,以标准化推动服务品牌创建以及服务品牌本身的市场效应明显不足。目前仅在旅游、物流、政务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服务领域开展了28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全区以服务品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工作才刚刚起步。

从产品质量和标准化工作水平看,虽然我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多年来保持在85%左右,也未发生影响广泛、后果严重的质量安全事故,但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在倒数第5位。检验检测能力和认证认可能力在全国也只处于中下游水平。我区仅有5家国家质检中心,而广东省有65家、江苏省有59家、浙江省有40家;目前,我区制定、修订地方标准404项,仅占全国地方标准总数的1.43%。截至到2013年底,参与制定、修订的国际标准只有1项,国家标准只有15项,行业标准只有17项。

  推动质量强区:

  实现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

2011年我区设立了自治区主席质量奖,至今已评选4届。历经4年的探索实践,主席质量奖传播的卓越绩效管理理念在企业中已日渐普及。评选出的获奖企业,都是我区企业卓越绩效管理的“标杆”,在质量领域有许多可以借鉴或推广的经验和成果。他们成为卓越绩效管理的“孵化器”,激励更多的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

各盟市自陆续设立了市长质量奖以来,企业质量提升活动蓬勃。截至8月7日, 巴彦淖尔 市市长质量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已经收到20家企业的申报材料,申报数量较去年增加了8家。近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启动第二届中国质量奖评选表彰活动,自治区质监局选择了伊利集团等4家企业推荐申报中国质量奖。

“主席质量奖不仅要成为—个高标准、高水平、高含金量的奖项,更要成为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共同追求质量提升的权威奖项!”自治区质监局副巡视员武路希说,主席质量奖本身就是—个品牌,其意义远远超过对具体企业的奖励。这个奖项不但要激励—大批企业实现从良好到优秀,再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而且体现和树立政府的导向、引领效应,助推全区以质取胜发展理念的形成。

进一步完善自治区主席质量奖等激励机制,建立各盟市行政首长质量奖制度,是我区提升企业质量水平的有力举措。今后,自治区要在前5年推进质量兴区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并把全区质量发展规划纳入“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据了解,质量强区领导小组将在全区大力开展质量强市(盟)、质量强旗(县、区)、质量强企活动。具体将有以下大动作:进一步完善自治区主席质量奖等激励机制,建立各盟市行政首长质量奖制度;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办法》,逐步提高质量考核各项指标在政府绩效考核评分体系中的比重;逐步调整和健全反映“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统计指标体系;设定“自主品牌增加值占GDP比重”或“自治区级知名品牌企业销售额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额比重”等统计指标,通过指标统计和排名推动各地重视质量、打造品牌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