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公安:锻造北疆反恐防暴精英力量

13.03.2016  15:14

  10月20日,随着几发信号弹升空,“利剑——2014”中国内蒙古·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警方反恐防暴联合演练在呼伦贝尔市满洲里拉开战幕,这是中国地区警方与其他国家地区警方首次举办的联合演练。此次演练,在进一步推动两国地区间警务合作的同时,也生动地体现了近年来内蒙古公安机关不断锻造北疆反恐精英力量,推动国际警务合作实战化的发展成果。

   中俄地区公安特警 首次同场竞技并肩作战

  一栋20多米高的楼上,5名特战队员像燕子一样飞了下来;一面3米高的障碍物,特战队员翻越如履平地;一根100多公斤重的木料,队员们轻松地挪到了一边——特战队员们高超的体能、技能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

  “杀人了!”火车站呼救声未停,防暴队员已到达现场。“砰——”防暴队员果断开枪,暴徒应声倒下。紧接着,防暴队员、救护队员、消防队员,全部到场。

  “无人侦察机高空侦察,中俄特警队员从楼顶索降破窗而入,迅速击毙暴恐分子,成功解救人质。”最后,一场精彩的多兵种合力歼灭武装团伙的演练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这些是在内蒙古与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警方联合举行的“利剑——2014”反恐防暴联合演练中上演的一幕幕情景。在这次联合演练中,实战警务技能展示、中俄双方特警体能、技能竞技以及中俄双方联合处置劫持人质行动等成为重点内容。

  对于本次联合演练,公安部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专门对此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内蒙古公安机关周密部署、认真组织、突出实效、强化保障,务必办好这次联合演练,为中外地区间警务合作提供成功借鉴。

  按照“和平、友谊、忠诚、英勇、团结、必胜”的要求,在演练中,中俄地区公安特警先后进行了狙击枪射击、长短枪互换射击以及包括高空索降在内的综合体能科目比赛。特别是在反劫持联合作战中,双方特警队员配合默契,不仅充分展现出了中俄地区特警的过硬素质和顽强精神,更体现出双方在复杂情况下快速反应、处置得当的实战能力。

  “这次演练的成功举办,是中俄地区间警方全面提高应对地区危机能力水平的又一个务实成果,必将推动双方警务合作迈上更高的台阶、取得更大的成效”,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厅长马明表示:“我们双方将以这次联合演练的成功举办为契机,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合作水平,共同维护好中俄边境地区安全稳定。”

  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内务局局长捷耶夫表示,有组织的犯罪团伙和恐怖组织犯罪,是摆在中俄毗邻地区警方面前的重任。这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我们专业警察队伍的良好面貌,更为重要的是能使双方相互交流经验,并进一步巩固和促进友好协作关系,推动双方在刑事案件侦查破案工作中达到一个新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协作的水平。

   互动频繁增加互信 警务合作不断延伸

  “只要有需要,我们一定全力配合”,10月20日下午,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厅长马明与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内务局局长捷耶夫一行就进一步加深警务合作进行了会谈。会谈中,捷耶夫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这样的话。

  在座谈会上,继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健全合作机制等内容,成为双方深入交流的主题。双方认为,在开展联合打击传统犯罪的同时,更要加大对暴力恐怖、偷越国境等犯罪的打击力度,防止中俄边境成为暴恐分子潜入潜出的通道;同时对走私枪支弹药的犯罪继续进行严厉打击,消除暴力犯罪的隐患;在重大活动安保工作中,彼此更要在信息共享、边境管控等方面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以便于双方更加圆满地完成各项重大活动的安保任务。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俄蒙两国各领域关系的发展,边境地区涉枪、涉毒、偷渡等跨国犯罪问题日渐突出。内蒙古公安机关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与俄罗斯开展了跨国警务司法合作,有效地维护了中俄之间的共同利益。内蒙古公安机关与俄罗斯警务司法部门建立的高层领导定期会晤机制、边境地区警务会晤机制已经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为进一步增大双方打击跨国犯罪的力度,内蒙古公安机关按照睦邻友好、平等互惠、高效联动的协作原则,与俄罗斯警务司法部门就打击恐怖主义、涉枪、涉毒、组织偷越国境等跨国犯罪问题达成共识,分别签署了警务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打击跨国犯罪协作机制。通过联合侦查、协助办案、调查取证、跨境追捕等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跨国犯罪活动。

  为促进中俄蒙国际警务合作,内蒙古公安机关牢固树立安商、亲商、护商理念,维护在华俄罗斯客商的合法权益。满洲里市公安局开通了“俄语110”,专门设立了配有专职翻译人员的“俄语110”流动报警服务车,为入境俄罗斯公民提供服务。

   构建“反恐精英” 与“全民反恐”双格局

  在不断提升国际警务合作水平、提升双边反恐能力的同时,内蒙古公安机关坚持苦练精兵、武装联勤、专项打击3个常态化,打造警务合作、立体防控、应急保障三大体系,通过练兵有效提高各警种协作配合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果断处置水平。

  内蒙古公安机关坚持屯警街面,使新式武器、车辆、技术发挥最大效能,并对火车站、汽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实行“武警、巡警、特警”三警联防,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在第一时间有效处置。据统计,目前全区共建立专职巡逻队伍854支,配备巡逻民警13297人、群防群治巡逻人员84772人。巡逻队伍以巡逻、巡查、巡访为基本勤务手段,通过守点、巡线、控面、快速反应、防暴处突等勤务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巡逻人员对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现率、盘查率、抓获率。

  在应急保障方面,内蒙古公安机关加大科技投入,实行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公安机关联网,实现车站、广场、商业繁华区等人员密集部位和治安卡点、检查站视频监控全覆盖。今年年初以来,内蒙古公安机关全面推行“主城区360秒快速出警圈”、“96110咨询服务”等,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推向街面。为适应当前反恐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内蒙古公安机关积极与军区、武警、外办、安全、医院等单位合作,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指挥统一、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依托公安机关现有的通信指挥系统,建立统一的反恐怖应急指挥平台,实行扁平化指挥、可视化调度。

  目前,内蒙古公安机关投入了1.5亿元为各盟市、旗县配发了特警装备和多功能警用巡逻车以及高精尖执勤装备,为一线维稳提供科技支撑。

  本着“人人都是反恐力量”的理念,内蒙古公安机关视人民群众为反恐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把化解社会矛盾、团结一切力量作为反恐工作的重要手段,开展了懂民族心理、懂民族风俗、懂群众期盼,会与不同民族群众打交道、会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会在特殊环境下执法的“三懂三会”实践活动。广大公安民警在工作中诚心诚意地与各族群众交朋友,成为做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从而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消除治安隐患,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嘎查(村)、大事不出苏木(镇)、难事不出旗(县、区)。

  今年6月,自治区公安厅专门出台了《群众举报涉恐涉暴线索奖励办法》,并在全区各盟市对重点企业、单位、社区、学校和家庭开展了反恐怖宣传教育“五进”活动,共发放《2014版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近5万册,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到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中来。

   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筑牢反恐根基

  10月27日,全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现场会在包头市召开。针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反恐维稳形势,动态化、智能化等新型违法犯罪活动增多等情况,公安系统将全面建设和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筑牢反恐根基。

  据了解,为做好一线“安全堡垒”工作,全区各地通过加强社区(农牧区)警务室建设,部署社区民警组织开展群防群治,加强社区治安管理。目前,全区各地已建成警务室3851个,配备专职社区民警6766人。其中城市社区警务室总数达到1992个,警务室覆盖率为81%;农村社区警务室总数达到1859个,警务室覆盖率为74%。警务室作为“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日益发挥出服务群众、防控防范的作用。

  各地公安机关还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协调政府部门、推动基层组织、发动干部群众、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群防群治的新思路、新途径,最大限度整合、利用各方资源,最大限度推动警力上街面、下社区、进企业、到学校,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等多种手段,逐步形成了整体防控合力,提升了防控质量。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