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5年查处1800多名违法违纪干部

04.12.2017  23:10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3日电(记者 贾立君)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严厉整治干部作风问题,5年来查处了1800多名违法违纪干部。

  严整“四风”:公务接待不再上酒水

  “严厉执纪,才能形成震慑作用。现在接待客人不上酒水,大家都轻松,也为财政节约了不少支出。”内蒙古一位乡镇干部说,今年对一批干部的严肃处理,刹住了过去公务接待“狂饮”的陋习。

  今年8月30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的消息显示,内蒙古党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梁立军在带队开展换届考察期间违规接受轮流宴请,受到党内严重警告、降为正处级、调离组织部门的处分;事发地赤峰市委组织部原部长纪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免去组织部长职务处分;纪检部门对其他21人分别作出诫勉谈话、责令检查、收缴餐费等处理。

  对照此案例,内蒙古旗县以上党政机关领导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严肃整改。自此,“不上酒水”成为当地公务接待新常态。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内蒙古制定了28条配套规定,持续推进“四风”问题整治工作。使得“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根本好转,公务活动中铺张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5年来,内蒙古纪委已分29批次通报了170起典型案例,共查处问题1340个、查处1810人,给予878人党政纪处分。

  执纪亮剑:对“雁过拔毛”式腐败零容忍

  对于群众身边的腐败,内蒙古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本着“零容忍”原则,紧盯突出问题,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加大对“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

  通辽市奈曼旗明仁苏木大段嘎查党支部书记赵文臣、计生主任霍占华,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办理亲属及其他村民的惠农“一卡通”,虚假投保农业保险,申报玉米良种补贴、大豆补贴,套取惠农惠牧补贴资金18万元。不久前,二人被开除党籍,并被追究刑事责任。

  截至目前,内蒙古整治“雁过拔毛”式腐败专项行动,已处理1758人,移送司法机关135人,通报典型案例663件。

  5年来,内蒙古纪委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入手,采取“挂号交办、限时办结、结案销号”的方式,集中成批向盟市、旗县纪委交办问题线索。各地纪律检查机关加大监督执纪力度,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整治的工作格局。

  落实“两个责任”:层层上紧“反腐弦

  今年初,内蒙古制定实施强化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传导机制的方案,自治区纪委领导班子分片督导全区12个盟市,把压力层层传导到苏木乡镇末端,使得各级纪委更加聚焦主责主业。今年前8个月,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24起,处理435人,同比分别增长310%和348%。

  在新形势下,为解决“新人”不懂行、“老人”不适应问题,内蒙古纪委把2017年确定为“干部队伍建设年”,打造知识化、专业化、技能化纪检监察队伍,结合岗位练兵,使得监督执纪工作效率和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完)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