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3·15”在行动,现场教您辨真伪!

16.03.2019  17:30

  内蒙古晨报融媒体平台消息(记者 温晔峰 记者 张慧敏摄影) 3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内蒙古自治区消费者协会在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2019年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系列宣传活动。活动现场设立投诉台、假冒伪劣商品展示台,并现场教市民如何辨产品真假。

       现场教市民辩真假

  “真品在外包装的盒子上面,金色和红色交接处,有一个突出的部分,摸上去就会有一些凹凸感,现在摸一下这款酒的包装,连接处是平的,还有就是在防伪标志上面有一条红线,真品红线当中是含有金属丝的,用火烧消失后不一会,便会又出现。假品烧上去红线一直在。”内蒙古消协投诉部的工作人员在现场介绍到。

  在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与消费者协会召开的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的现场,记者看到,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制作了假冒伪劣商品展示台。其中一个展区放置了11假冒的白酒,有海之蓝、蒙古王、剑南春等牌子的假冒伪劣产品,另一个区展示的是假冒伪类产品主要有,食品、药品、保健品、日用品、化妆品共计48款,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区,还有一个展区放置了合格的食盐和不合格的食盐,由盐业公司的红钻人负责讲解。

    设立投诉宣传区

  在活动现场的外围,记者看到专门设立了回民区投诉区、玉泉区投诉区、赛罕区投诉区、新城区投诉区四个区。每个区都有专门负责接待的投诉人员。

  据悉,2018年,全区生活、社会服务类的投诉呈多发趋势,其中中介、美容美发、汽车保养修理等投诉居多。表现为高价推销服务或产品、服务效果与宣传不一样,办理预付消费卡后,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办卡容易退卡难,消费者权益受损后,经营者百般推诿,拒绝承担责任等。与其投诉增多的还有,全区老年消费类投诉,一些不法商贩采取流动兜售、上门推销等方式,以免费咨询、义诊等为诱饵,向老年人推销无厂名、无厂址、无产品合格证的“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品,出现老年人人身财产损害。同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外卖订餐等服务纠纷逐渐增多,主要表现为外卖不能按时送达、因食品质量引发疾病、食物与订单不符等问题。另外,装饰装修、新型消费、预付卡消费等也成为投诉热点。

  此次展示的假冒伪劣商品包括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日用品等五类商品。为使消费者更直观地辩假识真,展台上陈列了假冒伪劣商品和部分商品的真品进行对比,并进行了详细说明。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