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潜在动能

13.04.2015  13:32

      商事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商事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落后的商事制度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顺畅运行。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商事制度进行改革,改革内容包括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放宽住所登记注册条件、实行“先照后证”、推行“三证合一”、实行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大力下放行政审批权限等多项内容。

      2014年3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的商事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大幕。一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市场主体激增到156.72万户,注册资本达到3399.07亿元,同比增长196.23%;各工商注册大厅屡屡出现爆棚,平均每个工作日诞生747个老板,受理咨询量同比增长136.4%;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2014年,全区新登记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87.5万人;取消前置审批项目113项;建立了以诚信为原则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初步形成了“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市场诚信体系格局……

      一项项革故之举,一项项鼎新之措,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局面在祖国北疆形成燎原之势,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内蒙古——这道北疆亮丽风景线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拆掉准入门槛 激发市场潜在动能

      实缴制改为认缴制,股东对其认缴的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自主约定;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无需提交验货报告;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允许“一址多照”或“一照多址”,申请人提交场所合法使用证明即可予以登记。商事制度改革把所有从前约束开办企业,创立公司的“硬杠杠”变成了软约束。对于这项变革感受最深的要数内蒙古能源建设投资集团,这家刚组建的自治区直属大型企业集团,设立认缴注册资本44亿元,没有交一分钱的费,就领到营业执照,办事员连连惊叹改革之彻底。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大学毕业生董伟,“一直想自己成立个公司,可是拿不出那么多钱,只能给别人打工。”如今,董伟的公司已经运行了近一年,各方面逐渐走上正轨。董伟说:“不是商事制度改革,我哪能这么快就拥有自己的公司。”有相同经历的还有刘强,这个28岁的小伙子前不久在锡林郭勒盟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递交了《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大学毕业的他一直怀揣着创业的梦想。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以前横亘在刘强创业路上的“坎儿”消除了。他说:“是改革圆了我的创业梦!”2014年,全区近50000户新设立企业,节省验资费用1亿多元。

      为保障改革政策落地,自治区工商局主动下放了煤炭生产经营企业和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企业登记注册权,下放名称冠“内蒙古”字号的登记核准权。特别是争取国家工商总局授权7个盟市登记外资企业,实现了盟市全覆盖。企业、个体,外资、内资,就近登记。政府部门放权,企业得到实惠。

      企业设立对注册资本的限制,曾使很多有创业意愿的人被阻挡在市场之外,也有一些企业铤而走险,虚假出资、代办出资、抽逃出资屡禁不止。改革之后,出多出少,是市场主体的事,到不到位,是市场主体诚信问题,按不按出资为据进行交易,也是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工商部门从管得过多、过细中抽身出来,只管该管的,企业能自主的全部交给企业。

      先照后证”改革 实现注册便利化

      “先照后证”,即先申领营业执照后再办理有关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娱乐场所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等113项前置许可审批改为后置许可审批,占总量的70%。工商部门一律不再将其作为登记前置,申请人可以直接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取得营业执照后再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先办营业执照后办许可证,为我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先证变先照,一字之差意义重大,我为工商点赞。”近日, 呼伦贝尔 市的李老板高兴地对工商窗口工作人员说。窗口工作人员还提醒他,经营野生动物养殖需到“后证”主管部门办理许可。

      “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极大方便了创业者,解决了过去证照办理中“鸡与蛋”的问题,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了经济发展动力。

      自治区工商局于2014年7月20日正式启动了“先照后证”改革工作,并选取 包头 市、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 赤峰 市翁牛特旗作为前置审批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进行先行先试。

      “先照后证改革的倒逼机制,使关联审批明显提速,现在我们基本实现了审批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50%,大家对‘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负责’认识也更深了。”赤峰市翁牛特旗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在谈到“先照后证”改革时深有感触地说。

      审批越来越少是“减法”,服务质量越来越高是“加法”。部门权力的“减法”换取企业和市场活力的“加法”,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这“一加一减”把工商部门转职能、提效能体现得淋漓尽致,惠泽了万千大众。

        企业信息公示制度 开启监管新模式

      废除企业年检制度,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市场诚信体系不可或缺的内容,形成权责明确、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格局是每一名工商人的追求。2014年10月1日,自治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正式开通,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查询。工商机关建立公示信息抽查制度、经营异常名录制度、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对违规行为予以处理。

      不仅如此,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将企业信息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自治区工商局副巡视员利军表示,企业信息公示改革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了部门联动、互通。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受到企业及政府部门的广泛认同,其社会服务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有效推动了企业信用约束机制的构建,形成社会协同共治的监管新模式,“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格局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公示系统访问量突破600万人次。全区有12.4万户市场主体报告了年度报告。自治区工商局在今年1月初,首次抽查了2624户企业的即时信息,抽查工作历时2个月,完成后将100余户企业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录。自治区工商局局长陈洁说,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成立使我们的现代市场治理能力水平得到深化、拓展。过去“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尴尬怪圈被打破,“宽进严管”的格局初步形成。

        “三证合一” 简化办事流程

      “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就是将当前企业设立登记时,依次需要办理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合并到一起办理,实行“一窗受理、一表填报、并联办理、统一发证、一照三号”的登记改革。办理时限由原来至少15个工作日缩短到3个工作日,极大地节约了办事时间和成本,为市场主体准入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商事制度改革开始后,办理效率高,是很多企业办事人员的共同感受。 鄂尔多斯 市东胜区康达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女士表示:“以前办业务必须在一个部门办完才能到下一个部门,现在到工商窗口享受一站式服务,拿照快,效率高。”由单线工作到并联办理,流程的转变让办事效率有了立竿见影的提高。过去那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办理方式将在今年退出历史舞台。

      东胜区副区长聂永胜说,“三证合一”改革是一个突破,它打通了部门间的隔断,方便了群众创业。2014年,我区“三证合一”工作首先在鄂尔多斯市试点施行,包头市、赤峰市、 通辽 市、呼伦贝尔市陆续跟进,今年,“三证合一”将在全区范围内铺开,自治区工商局局长陈洁说:“到今年底,我区将在所有盟市完成‘三证合一’工作。在稳步推进‘三证合一’的基础上,探索实行‘一证一号’。

      登记流程简化,换来的是营商环境的改变,现在去工商部门注册更加便利,注册时间大大缩短,资金利用率明显提升。统计显示,改革后登记办事的人平均时间由过去的15天缩短到了3天。鄂尔多斯工商局康巴什分局工作人员说:“如果材料准备齐全,甚至当天就可发证。

      注册资本全面放开,“先照后证”稳步推进,企业信息公示顺利展开,“三证合一”释放红利……一年来,商事制度改革部署全面展开,改革措施渐次向纵深推进,来自体制机制的束缚逐步克服。该放的放开、该管的严管、该扶的扶好,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坚冰正在被打破,一场深刻变革正在北疆草原孕育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