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理保护铺就富民路

14.04.2015  16:23

当文化、区域特色成为一种优势,对当地的经济必将起到促进作用。

小土豆成县域名片

2015年春节刚过,2008年奥运会特供绿色马铃薯生产基地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就开始着手准备申请“武川土豆”、“武川莜面”两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

记者从武川县农牧局了解到,武川县素有“马铃薯之乡”的美称。因纬度较高,气候凉爽,日照充足,土质疏松且富含各种矿物质,故而非常适合种植马铃薯,所产马铃薯品质绝佳,为薯中极品。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川土豆成为奥运会餐饮指定产品,也因此武川土豆名扬国内。为了扩大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武川县近几年大力发展马铃薯中棚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武川已经引进并建成三联、宝坤等大中型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能力达30万吨,生产精淀粉5万吨。“武川土豆”自成功注册商标后,不仅走进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远销海外,走向国际市场。

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籍凤英告诉记者,地理标志产品是迅速提升产品和地方知名度的一块“金字招牌”,一张响当当的名片。“武川土豆”开始申请国家地理标志,对于扶持和培育品牌,保护民族精品和文化遗产,提升本地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加快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保护资源和环境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内蒙古有多少地域特色的产品,谁都没有详细的数字,但是内蒙古有多少地理标志产品,却可以在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找到答案。截止到目前,内蒙古共有14个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权的企业共计31家,被保护产品年产值累计达8亿元。

地理保护铺就富民路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内蒙古肉苁蓉已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另有察哈尔羊肉、开鲁老白干等5个产品正在进行国家地理标志申报工作。

随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深入,内蒙古地理标志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巴林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实施8年多来,身价一路飘红,声誉与日俱增。2002年,巴林石产量约200吨,销售额为几百万元2012年巴林石产量仅几十吨,销售额却超过一亿元。仅77斤精品鸡血石,就卖出777万元的高价。如今,巴林石的文化品牌已名播海外,其雕刻作品远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巴林石已真正成为地方特色产品的象征和文化精品。

小小的红干椒成就了开鲁县的“红色产业”,成为开鲁县乃至全国的一个特色农产品。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强势带动下,开鲁县红干椒的市场价比其他辣椒每公斤高出1元钱,近两年签约合作的国内外客商逾千人。红干椒年纯收入1万元以上的农户达到了168户,年销售额20万元以上的农户达到23户。而且目前已形成“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当地农产品市场化组织能力和农产品的竞争力也得到大幅提高。

敖汉小米正带着“全球环境500佳”的绿色名片走向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2013年,敖汉小米产量达5000万公斤,年产值达5亿元,产值是申报前的1.7倍;实现经济效益3亿元,是申报前的1倍。谷子价格从每公斤3元左右涨到了6元,仅此一项为谷子种植农户每户平均增加3000元的收入。敖汉小米的零售价格也翻了一番,由每公斤5元左右升到了11.2元,为生产加工企业带来20%利润增长,带动逾10万农民致富,还铸就了“八千粟”、 “沃野”、“天然”等一批小米知名品牌。目前,这些品牌小米已销往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区各大城市,也是网上热销产品。

苏尼特羊肉、西旗羊肉、库伦荞麦、太和小米、固阳燕麦、察右中旗红萝卜、兴安盟俄体粉条、归流河酒、锡盟正蓝旗奶豆腐和奶皮子同样为内蒙古的农牧民铺就了一条富民路。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张海顺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方式。内蒙古会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突破口,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区域逐步形成以地理标志产品为主的主导产品和产、供、销配套的特色经济,打造内蒙古特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