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将森林病虫害损失降至最低

15.07.2015  14:00

今年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部门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四率指标”,使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4‰、监测准确率达90%、无公害防治率达90%、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把森林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林业有害生物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严重威胁着森林生态安全。据林管局森林病虫害防治站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林区林业有害生物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亿元,生态效益损失12亿元。根据预测预报,今年林区林业有害生物仍将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将达461万亩,其中病害将发生175万亩,虫害将发生231万亩,鼠害将发生55万亩,樟子松红斑病、柞褐野螟、落叶松早落病等主要病虫害呈上升趋势,防治形势异常严峻。
          从4月1日起,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迈向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肩负着生态保护使命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部门,责任更加重大。他们加强重大灾害的预防和除治工作,根据病虫害发生期的不同,开展定点监测和定期调查,对重点监测对象实施“无假日”监测,确保对疫情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现场除治。在防治工作中,坚持科学防治,推广无公害防治,对落叶松毛虫、落叶松鞘蛾等害虫主要采用无公害药剂进行防控防治;在轻度发生区,采用悬挂鸟巢箱,招引食虫鸟控制落叶松毛虫、落叶松鞘蛾种群,有效降低其种群密度;对落叶松八齿小蠹、云杉大墨天牛、云杉小墨天牛等蛀干害虫,在危害较重区域,采用喷雾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控。同时,通过招引啄木鸟,悬挂诱捕器捕杀诱杀成虫。在防治鼠害中,他们采用生物制剂、仿生制剂,保护招引鼠类天敌等方法防控,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此外,林区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部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形式开展了“严防有害生物,建设美丽兴安”、“森防人与森防事”、“寻找最美森林医生”等系列森防宣传活动,形成了全民关注森防,全民支持森防,全民参与森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