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内蒙古好声音 看北疆风景线春光无限——内蒙古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活动侧记

10.03.2016  11:52

内蒙古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活动现场。(陈立庚摄)

  守望相助,团结奋斗。聆听内蒙古好声音,看北疆风景线春光无限。

  3月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日报、经济日报、香港《大公报》、日本共同社等38家中外媒体的70余位记者架起“长枪短炮”,聚焦内蒙古。

  2015年是内蒙古发展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内蒙古紧紧依靠全区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在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现场记者踊跃提问,代表们的回答重点突出。“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北疆亮丽风景线内蒙古正向世人展示着她的活力、开放和自信。

  新华社记者率先向代表团团长、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君提问:“近年来内蒙古的发展可圈可点,‘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十二五’时期内蒙古发展的主要成就和亮点是什么?”

  王君感谢媒体和记者一直以来对内蒙古发展的关注与支持。他说,“十二五”时期是内蒙古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迈出坚实步伐。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综合经济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分别达到1.8万亿元、196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5万美元,居全国第6位。二是产业发展层次上了一个大台阶,高新技术、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煤炭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到11%,服务业比重达到40%,“五大基地”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三是城乡发展面貌上了一个大台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84.4%的行政嘎查村完成了危房改造、街巷硬化、安全饮水等“十个全覆盖”,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四是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呼包鄂等优势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东部盟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老少边穷地区内生发展动力显著提升。五是发展保障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公路总里程达到17.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突破5000公里,居全国前列;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1.35万公里,居全国首位;民航机场达到24个,居全国前列;电力装机达到1亿千瓦,居全国首位;森林覆盖率达到21%,草原平均植被盖度达到44%。六是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1.1%和13.3%,分别超过3万元和1万元,五年减少贫困人口192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34万人,建成保障性住房140万套、改造农村牧区危房80万户,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可以说,经过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的这句话,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十三五”时期的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工作备受媒体关注。

  代表团副团长、自治区政府主席巴特尔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战略思想和中央扶贫工作部署,举全区之力推进扶贫攻坚。资金投入上,各级财政安排扶贫专项资金116亿元,其中自治区本级投入49.5亿元,是新世纪以来10年投入总和的9.3倍。全区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179万人减少到80.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1.85%下降到5.85%。贫困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将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工作要求,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大体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到2017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26个区贫县全部摘帽;二是到2020年实现8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31个国贫县全部摘帽。

  展现亮点,回应关切。一个个话题让会场气氛持续升温。呼尔查、段志强、冯玉臻等代表分别回答了记者提问。提问时间由1个小时延长至近1个半小时,现场热度不断上升。

  祖国正北方,亮丽风景线。展望“十三五”,内蒙古信心百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区各族人民群众豪情满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再上一层楼,草原儿女踌躇满志。聚焦内蒙古、走近大草原,一幅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打开,一个全面开放、充满活力的模范少数民族自治区正吸引着世人的目光。(白建平富丽娟)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