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建设性畜牧业居全国领先水平

22.01.2019  15:10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获悉,我区发展建设性畜牧业,全力开展棚圈、青储窖等基础设施建设,牲畜全部实现棚圈化,过冬畜暖棚羊单位占有面积1.1平方米以上,大小畜繁殖成活率达到98.7%,过冬畜羊单位平均贮草164公斤,可基本满足牲畜3个月过冬需求,在全国五大牧区处于领先水平。

    内蒙古气候特点是春夏十年九旱,冬季寒冷雪大,畜牧业生产属于易灾性畜牧业。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畜牧业防灾基地建设到新世纪的发展建设型畜牧业,使我区畜牧业整体上摆脱了“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状态,保证了畜牧业的大发展。通过灾后反思总结,建立顺应草原生态规律的绿色高质量发展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势在必行。为推动牧区建立防灾减灾长效机制,自治区建立牧区饲草料保障机制,积极推动建立以户储小型饲草库为主、苏木嘎查中型储备库为辅、旗县大型应急储备库为补充的饲草料储备机制;大力发展农区、半农半牧区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种植,探索建立从农区调剂调运青贮和秸秆加工收储机制,牧区饲草料储备量由储足3个月增加到6个月,适应灾害和阶段性禁牧需要。

    此外,我区积极培育牧区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牧区生态家庭牧场、牧民合作社及农牧民合作社联合体,加快推动草牧场规模经营,为牧区禁牧休牧创造条件,并利用倒逼机制在易灾牧区开展牧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试点。我区还大力推进生产方式转变,积极推进放牧加补饲,大力推广接冬羔和早春羔,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冷季载畜量和饲草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天然草原压力。(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李文明)

内蒙古:打造国家“粮仓”“肉库”“奶罐”
  40年前的改革开放,是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分水岭,新华网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