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内蒙古敖包:3747座有了身份证

21.04.2016  17:57

  1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对外宣布,历时一年多,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敖包文化专项普查调研工作。此次普查涉及全区12个盟市62个旗县区,共收集到3747座敖包的有效信息,标志着内蒙古草原上的敖包数量首次有了较为明确的统计数据。此次调研,着眼于了解掌握内蒙古敖包文化的历史概况和当代走向,建立相应的敖包文化档案库,为敖包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研发、开发提供翔实的资料依据。

  敖包寻踪

  那一刻,倚在敖包的脚下,王其格和巴图已经累得没有一丝力气。两个50多岁的学者就地躺下,望着不远处7座石质的敖包。王其格拿出一瓶酒,洒在敖包的周围,祭祀这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老敖包。

  当日,冒着小雨,王其格和巴图徒步走了3个多小时,才到达当日的目的地,就是这座如今已是鲜有人至的古老敖包。

  这是一处位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道镇刀劳岱山的清代会盟敖包,是一个7座的敖包。清朝建立后,政府在此建起了这座会盟敖包,每3年祭祀一次。到了祭祀的时候,原伊克昭盟七旗官员、箭丁都要前来参加祭祀活动,清政府也会派代表前来。敖包祭祀,其实也是一次会盟议事、传达中央政府旨意、检验地方军事实力和群众娱乐的综合性活动。

  


  在敖包祭祀仪式结束后,会有摔跤、赛马、射箭等竞技比赛,另外还有操练箭丁、砍杀稻草人等特殊仪式,场面十分壮观。清朝末年,随着国力衰弱,会盟敖包祭祀逐渐停止。其后,只有当地几户群众祭祀这座曾经辉煌显赫的敖包。而如今,因为地势偏远,除了当地人,很少有人知道这座敖包的位置和历史。

  2014年8月,王其格作为敖包文化专项普查鄂尔多斯课题组负责人,带领工作组,赴伊金霍洛旗考察调研当地的敖包文化。这座会盟敖包是实地考察中较为偏远的一处。工作组整整耗时一天,才完成了这座敖包的信息采集。

  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敖包存量最多的盟市。历史上,鄂尔多斯市曾经有2000多座敖包。由于行政区划的改变等原因,此次调查课题组收集到了1000多座现存敖包的数据,占全区调查总量的1/3。

  首次摸底

  敖包是内蒙古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内蒙古对敖包祭祀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对全区现存敖包和敖包祭祀情况的全面摸底,这还是首次。

  2014年8月,10个课题组出发,赴全区12个盟市开展调查。根据各盟市现存敖包数量的差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乌海市3个地方敖包数量较少,派出一个课题组。其余9个盟市各派出一个课题组。

  此次普查调研的内容包括历史上的敖包及敖包祭祀;敖包文化的当代走向和恢复祭祀的典型敖包;历史上和当代具有较大影响的著名敖包等内容。在实际普查调研过程中,各课题组以旗县行政区划为一个指定普查点,与当地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和民俗学者、文化工作者联合成立若干小组,采取召开座谈会、咨询会及个别走访、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搜集文字图片资料等形式,对普查点各旗县的敖包文化进行系统的普查调研、了解敖包文化概况,并把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信息分类、汇总,分成历史上的敖包、现有典型敖包、著名敖包3个类别逐一进行登记、编写。

  此次普查中,各课题组先后对62个旗县区的不同类型、不同民族的敖包文化进行普查调研,共收集到3747座敖包的相关信息,实地拍摄和采集到有关敖包祭祀、敖包文化的图片近2000张、相关文字资料50余份。

  用于祭祀的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或“堆子”的意思。其本意指山包、土包等自然隆起物,后衍生为专指人工堆积物的敖包。作为神物供奉的敖包,多是用石块、泥土、柳条等堆砌而成的塔形建筑,通常建在山顶、隘口、湖畔、路旁等显眼的地方。

  敖包祭祀是发源于原始氏族社会时代的天地祖先崇拜,并在游牧经济时代逐步规范和普及的一种内涵多元的综合性祭祀形态,也是在整个北方草原民族传统信仰文化中传承最广、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特殊信仰载体。

  依据敖包的祭祀内容或性质,可分为祭祀性敖包和非祭祀性敖包两大类型。祭祀性敖包是指专门供人祭祀的敖包或为某一祭祀目的而修建的敖包类型,一般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和固定的祭祀人群、祭祀礼仪和祭祀日期。如 “腾格里敖包”“圣山敖包”“氏族敖包”等。非祭祀性敖包则是指无固定的祭祀者或无固定的祭礼、祭日的敖包类型,包括“路标敖包”“边界敖包”等标记性敖包和“警示敖包”“嘎查敖包”等非信仰性敖包。

  敖包祭祀具有一定的程序化过程。如装饰敖包堆、宿营敖包领地、登敖包岭、诵经燃桑、进献供品、行绕祭礼、分享祭品、举行娱乐活动等。敖包祭日的前一天下午,负责敖包祭祀的“敖包达”和附近牧户中的长者、部分青年人来到敖包领地对敖包堆进行装饰。参祭者们则要赶在敖包祭日的前一天的落日前,来到敖包领地或附近宿营。家住较远的祭客,无论路途多么远,均在行途中露宿野外,不得借宿于别人家中。

  登敖包岭是敖包祭典的开场白。敖包祭典一般都要摸黑进行,从拂晓时分伊始,太阳升高时结束。因此,祭敖包的众人要在东方泛白时就来到敖包岭前,开始有秩序地登山。登上敖包岭后,人们首先将各自带来的祭品——奶食品、点心、酒、水果等,以年龄的长幼和地位、爵位的高低为顺序依次摆放在敖包祭台上。人们汇聚在敖包阳面的平地上,以官员、长者为先或席地而坐,或排列站立,等候敖包祭典的开始。

  敖包祭典在喇嘛们念诵佛教祝文及敖包祭文中开始。当喇嘛们诵完经后,众人焚香燃桑,以官员、长者为先,开始有秩序地转行敖包3周或7周、9周。在转敖包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将酒、鲜奶、奶食品和印有风马旗图案的五色纸片、阿尔善圣水等撒向敖包堆,心中默念各自的心愿。然后,众人跪在敖包前向敖包行九叩之礼,至此祭典基本结束。敖包祭典结束后,在敖包附近的竞技场地,还会举办盛大的那达慕大会等娱乐活动。

  敖包文化

  敖包文化调查课题组负责人、呼伦贝尔课题组组长、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毅松认为,目前内蒙古的敖包文化正处于一个恢复期。据相关文献记载,过去内蒙古各旗均有过数量众多的敖包,解放前在原内蒙古境内约有过7000~8000座不同类型的敖包。由于内蒙古历史上出现的几次行政区划的变更,以及文革的冲击和祭祀群体的变迁等原因,内蒙古的敖包文化几经波折、敖包的数量、敖包祭祀的形式、内涵、敖包的祭祀群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这次全区敖包文化普查中,调查人员了解到,随着内蒙古行政区划的变更,原先隶属内蒙古管辖区内的很多敖包先后被划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陕西、山西、宁夏等外省区。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地的敖包祭祀被迫中断,几乎所有的敖包被拆掉或废弃。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敖包祭祀得到全面恢复,并且敖包的数量和敖包祭祀的规模有了逐年上升趋势。

  据课题组的普查数据显示,目前在内蒙古地区,敖包祭祀具有一定的地区差异。如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乌海市及包头市达茂旗,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等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敖包祭祀的恢复率、敖包文化的保存程度较高。而像通辽市、兴安盟、赤峰市南部旗县等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各旗县和阿拉善盟、乌海市等西部边缘地区的敖包祭祀恢复率较低。这表明敖包文化传统保存较为完整、敖包祭祀的恢复率高,敖包文化资源的当代传承开发情况较好的地方,仍集中在那些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保存较完整的纯牧区。

  祭祀新变化

  敖包文化调查项目的资料汇总,发现了当代敖包祭祀发生着一些新变化。敖包祭祀的内涵和功能有了明显的多元化、大众化、社会化趋势。随着敖包祭祀的升温和敖包文化时代价值的提升,敖包和敖包祭祀的传统禁忌戒律开始松弛,正在演变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人共同参与的大众化、世俗化盛会,成为与当代文化、贸易、旅游、娱乐相结合的综合性节日方向转变。

  另外,敖包的建筑格局从单一的敖包向综合性人文景观方向延伸。蒙古族地区的传统敖包,一般都是建于远离人烟的僻静之处的单体建筑。但是在近几年重建、扩建的敖包中,除了敖包本体外,还有仓房、厨房、展厅以及停车场、广场等配套设施。敖包不再是单一的祭祀场所,而是演变成了一个功能多样的综合性场所和文化景区、文化名胜。

  敖包祭祀呈现多民族化趋势,文化融合进一步加强。除了蒙古族,还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裕固、锡伯等阿尔泰语系诸族仍在或多或少地保留着祭敖包的传统。在内蒙古,汉族民众祭敖包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自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后,随着敖包文化的全面恢复,在农牧交错地带或蒙汉杂居地区,汉族民众单独祭敖包或蒙汉民众合祭敖包的现象日渐增多,成为敖包文化的一个新的发展动态。

  内蒙古知名敖包70座

  在内蒙古地区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诸如清代各盟会盟地点修建的“会盟敖包”,各旗扎萨克衙门主祭的“旗敖包”“王爷敖包”,各驿站和苏鲁格旗祭祀的“驿站敖包”“苏鲁格敖包”等大型官方敖包,由旗王爷、黄金家族贵族祭祀的“阿拉坦敖包”“台吉敖包”,与成吉思汗等历史人物、名臣勇将有关的“纪念敖包”“英雄敖包”“呼热虎敖包”“将军敖包”,由大型寺庙和活佛祭祀的“寺庙敖包”“活佛敖包”和与某一氏族、部族历史有关的“氏族敖包”“翁衮敖包”,祭奉天地山水的“罕山敖包”“湖泊敖包”等为数众多的大型祭祀敖包。当今,这些历史上的著名敖包,无论是恢复祭祀情况,还是实际影响和知名度,与过去相比较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2015年12月27日,课题组组织专家评审会,以“古老的敖包、有名气的敖包、有特色的敖包、有故事的敖包、大型共祭敖包”5项标准为基本依据,对各课题组所推荐的107座典型敖包进行评估,最后遴选出其中的70座敖包,授予了“内蒙古知名敖包”称号。

  全区敖包文化的普查调研及“内蒙古知名敖包”的评出,对草原敖包文化的纵深研究,敖包祭祀所蕴含的崇尚自然,注重和谐,信奉吉祥等人文精神的传承弘扬和社会和谐的构建,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文·摄影/记者 查 娜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白鹤等万余只候鸟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9日电(记者王靖)金秋十Nmgcb.Com.Cn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政协主席李才接受审查调查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8日电(记者刘懿德)记者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