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生代的设计力量 让民族元素走向世界

01.06.2015  14:38

[ 导读 ]20世纪90年代起,华裔设计师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时尚舞台,Vivienne Tam,Anna Sui,Vera Wang,Han Feng等中国姓氏的频频出现已经不是新闻,这些作为新移民的华裔设计师的表现与自身的中国文化背景关系密切,而这对当下的内蒙古的设计师而言,更是如此。

  对整个世界时尚界来说,中国时装设计师完全是一支新生力量。
  20世纪90年代起,华裔设计师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时尚舞台,Vivienne Tam,Anna Sui,Vera Wang,Han Feng等中国姓氏的频频出现已经不是新闻,这些作为新移民的华裔设计师的表现与自身的中国文化背景关系密切,而这对当下的内蒙古的设计师而言,更是如此。

在近期内蒙古各大设计院校的毕业秀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一些优秀的设计。他们不以怪异晦涩的题材取胜,而转向运用扎实的服装工艺技能展现各自的才华。民族元素与丰富的色彩是大家不约而同使用的语言。

可以肯定的是,越来越多的本土新生代设计师将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他们将用自己视角把内蒙古的时尚语言传播出去,这其中,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民族标签,还有更加国际化的视角。

对于日益开放包容的内蒙古来说,这种创造时尚源头的开始,看起来更像是经过潜移默化之后的水到渠成。


——编者
  

图片为2015年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服装设计与表演系毕业设计作品。记者 安寅东 摄

90后开始在服装设计舞台崭露头角

如果说几年前我们还在为某个华人设计师能在国际舞台上偶露峥嵘而激动不已,那么如今华人设计师势力的群体性爆发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当下,90后设计师已经开始登台,更多新鲜的血液注入到了国内的设计领域。

在今年内蒙古地区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中,我们不禁欣喜地看到了他们在设计领域无穷的想像力。或许三五年后,他们中就会有人脱颖而出,10几年之后,他们将成为中国设计的扛鼎之力。今天我们对90后们的关注,就是对中国设计未来的关注。

来自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李纳的毕业作品灵感来自于秋天,“服装系类主要以针织和亚麻为主,来体现秋天的粗糙厚实质感,同时用大的轮廓形表现秋天的粗犷,落寞,通过颜色分析,用淡黄、黄绿、橘黄、橘红、紫红并结合不同程度的渐变表现秋天。”

“她的设计是紧跟市场的,在2014—2015年中,年轻的风向标仍是以大的廓形为主,而李纳的设计主要造型为A字型和H型,并将其局部进行夸张,如肥大的袖型,不合体的臀腰差,来表现一种自然,原始的服装概念。”李纳的指导老师在点评她的设计作品时认为,新生代的内蒙古设计师,视野已经越来越开阔,同时,对于市场时尚风向的把握度也越来越高。

值得高兴的是,今年还有一批自治区新生代的服装设计毕业生在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期间举办的“FAD时尚艺术设计”首届“可穿戴艺术Wearable Art”大赛中崭露头角。

作为2015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推崇创新的压轴重头戏,“FAD时尚艺术设计”首届“可穿戴艺术Wearable Art”大赛,不仅邀请了设计专业的人士参与,也为设计爱好者们打开了一道创意无限的门。在这里,设计爱好者们将自己别出心裁的想法在大赛指定主题中表现独一无二的艺术创意。

“我的参赛作品以生物链最底层的生物为灵感,浮游生物及藓类植物不羁的生命力为情感寄托,意在表达一种不羁而又拼命向上的劲头,即依附于自然力,又力求挣脱控制,想要表达,虽然微小,但又能活出自己的美。”冯秋华的作品获得了“FAD时尚艺术设计”首届“可穿戴艺术Wearable Art”大赛的决赛入围资格。整个大赛收到了亚太地区中国、新加坡、泰国、香港、印尼、马来西亚等近500名选手报名,入围优秀作品近120余件。

在参赛的过程中,冯秋华觉得自己视野被进一步打开,“这段经历带给我一个全新的视角与潜在的惊喜。强烈的视觉感,异乎寻常的产品,大多数是通过身体与肢体语言呈现的。这些可穿着的艺术精品本身就可被视为是一个融合时尚、艺术、设计的嘉年华。”

内蒙古大学艺术设计与表演专业学生伊日桂其其格的毕业设计作品则是蒙古族传统服饰。

“作品制作成本约2万元,其中真丝布料占成本一半以上。”但伊日桂其其格认为很值,“这其实是对民族传统服饰的创新,我将过去繁复的图腾做了简约化处理,但仍保留民族元素,使得在当下,人们也能更好地接受这些。”对于以后的打算,她准备回到老家锡林郭勒做独立设计,她觉得在那里的市场会更为广阔。

独立服装设计是一个和伊日桂其其格一样年轻的行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很多人士已在走设计师定制路线。一位资深服装设计师说,拥有极具个人色彩的设计师品牌服装,正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

“经过几年的专业建设,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已形成比较系统的教学模式,累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服装设计教学应该越来越结合市场需求,将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强调学科间的渗透,以研究国际前沿的服装设计思维、融合本民族、本地区的服装服饰特点,以服装与材料,服装与配饰、服装与人、服装与环境为主导,培养从事服装设计、服装绘画、服装制图、服装裁剪、服装摄影、面料设计、编织设计等专业人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系主任曹莉说。


  在她的眼中,“90后的孩子特别有想法,因为他们接受资讯的程度比80后还要广泛或者还要早,他们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人,不缺乏资讯也不缺乏灵感,但他们缺少社会实践、刻苦精神,以及针对一件事情沉浸其中钻研的精神。”曹莉认为,从内蒙古走出去的服装设计师底子很扎实并且很有才气,他们的思想里会带有内蒙古地区特有的文化元素,而这种自由、豪迈的精神会指引他们在今后的设计道路上更好地前行。(记者 杨利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钦]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