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评论:把结构性改革进行到底
因时制宜者,为政之上务也。刚刚闭幕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全面部署2016年经济工作,明确提出要把重心放在推进结构性改革上。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也为“十三五”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在,内蒙古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在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关键时期。应当看到,我区经济同全国一样,既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和优势,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突出表现在产业重型化低端化特征明显、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这些困难和问题,同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有直接关系,但供给侧矛盾、结构性矛盾、体制性矛盾也是重要原因。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不平衡,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拦路虎”。如果不抓住时机进行战略性调整,就很难克服困难、闯过关口,也很难推动我区经济行稳致远。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在换挡,动力要转换。靠什么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稳定而持久的动力?针对结构性产能过剩的病灶,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自觉摆脱“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的思维定势,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这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必然要求。
做好结构性改革,需要五大政策支柱密切配合、相互策应。宏观政策要稳,为推动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环境。产业政策要准,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微观政策要活,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改革政策要实,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社会政策要托底,守住民生和社会稳定底线。
向结构性改革要新动力新优势,既要坚持持久战,更要打好歼灭战。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则要抓住关键点,集中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要把改革引擎全速发动起来,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形成引领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做好迎庆自治区成立70周年工作的重要之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坚持精准发力,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做好“三农三牧”工作,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推进绿色发展,加强民生保障,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挑战和机遇从来相伴相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改革创新的智慧,增强信心,积极应对,努力在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顺利开局。
[责任编辑 李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