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学者:内蒙古是中国民族政策伟大成就的缩影

09.08.2017  04:34

  新华社莫斯科8月7日电 俄学者:内蒙古是中国民族政策伟大成就的缩影

  新华社记者魏良磊 高兰

  内蒙古自治区毗邻俄罗斯,是中国向北开放的大门,也是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今年恰逢自治区成立70周年。

  俄罗斯学者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内蒙古自治区70年来走过的发展道路令人瞩目,这是中国民族政策伟大成就的缩影,“一带一路”建设将给自治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成就突出

  “70年来,内蒙古实现了巨大的跨越式发展。”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塔夫罗夫斯基说。

  塔夫罗夫斯基是一位汉学家,曾多次赴内蒙古访问。2010年和2011年,他两次去中俄最大陆路口岸满洲里考察,今年5月又去了呼和浩特。

  在塔夫罗夫斯基看来,内蒙古地域广大,物产丰富,70年来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特别是近年经济增速超过了中国各省份的平均水平。

  数据显示,内蒙古的生产总值从自治区成立初期的5.37亿元增至2016年的18633亿元,70年增长了642倍。进入新世纪,内蒙古的经济增速还曾连续8年领跑全国。

  无独有偶,内蒙古亮眼的经济建设成绩单也令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印象深刻。“那里经济繁荣,生活便利,中俄人民往来密切。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及其他地方的很多人喜欢过境到满洲里旅游、购物。

  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是成功的,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发展更为迅速。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出后,内蒙古又最大限度地抓住了机遇,引进大量投资,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才取得如此巨大成就。

  民族和谐

  谈起呼和浩特之行,塔夫罗夫斯基印象深刻,特别是内蒙古对民族文化的良好保护引发了他的关注。

  “在呼和浩特,我只待了一天,但有机会与汉族、蒙古族、回族和满族人一起交谈,”他说,“在满洲里,我去了一个与俄罗斯做蔬菜贸易的中国企业家家里做客,还去了一户从青海贫困乡村搬迁过来的回族人家里,他们在满洲里开了一家兰州拉面馆,生意不错。

  塔夫罗夫斯基说:“这些人都很热情、友好、乐观。

  内蒙古民族众多,目前生活着55个民族,2511万总人口中共有少数民族人口551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约为462万。那里八分之一以上的家庭是多民族混合家庭,成为民族团结的一道风景线。

  几年前,一首蒙古语歌曲《吉祥三宝》曾在中国掀起一股学习蒙古语的热潮。得益于中国政府始终奉行的“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共存”的基本政策,蒙古语不仅没有萎缩,还取得了发展。

  塔夫罗夫斯基说,他夫人扎维亚洛娃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中国语言学专家,深知中国政府为促进蒙古语的保护和传承做了大量工作。“虽然困难很大,但是中国人成功实现了蒙古语语言文字的信息化,将蒙古语带进了21世纪。

  “此外,与蒙古语相关的田野调查、文献整理、方言研究、词典编纂与再版都在进行,蒙古族语言文化研究欣欣向荣。”塔夫罗夫斯基说。

  政策红利

  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内蒙古取得的成就与中国的民族政策息息相关。

  他举例说,中国制定了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机制,让他们有机会到大城市去学习,然后再返回民族地区工作。

  数据显示,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干部占全区干部总数的33%,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区总数的26%。

  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中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政策很有成效。让其他省份的干部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一段时间,有助于提高当地的治理水平,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塔夫罗夫斯基说,内蒙古的沧桑巨变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各族人民在艰苦条件下展现出的开拓进取精神。

  “在从呼和浩特前往北京的汽车上,我看到了横跨中国北部的北京-乌鲁木齐高速公路的一段线路。不久前,这条世界上穿越沙漠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我还看到了将连接呼和浩特与北京的高速铁路的巨大基座。这些21世纪的超级工程象征着内蒙古实现的巨大跨越。

  2016年,“一带一路”框架下首个多边合作规划纲要《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启动,内蒙古依托外接俄罗斯和蒙古国的优势,加速推进了一系列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项目。

  塔夫罗夫斯基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给内蒙古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内蒙古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完)


守望好内蒙古这片草原热土
  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东西绵延2400公里,Nmgcb.Com.Cn
俞正声率中央代表团一分团在呼和浩特看望各族干部群众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代表团团国土资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