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破”局养老之困

27.12.2017  00:03

  家庭养老功能在弱化 养老机构“一床难求” 社区居家养老受到欢迎

  “”局养老之困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 赵蒙蒙

  在内蒙古,每100个人中就有17个60岁以上的老人,13个80岁以上的老人。在人口老龄化急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老人度过幸福的晚年生活?如何才能做到老有所依?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愈来愈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老龄化,其实不只是老了谁来养的问题,它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红艳认为,社会都该正视老龄化的问题。

  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独居老人郁郁寡欢,这些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值得每一个人去深思。

  老有所依,是社会追求的目标。

  困局1 家庭养老的压力

  “养儿防老”。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这个观念在很多人看来其实就等同于“养儿防老”。年轻时,养育子女,待老了之时,让子女赡养。这种家庭养老模式,仍占据着社会的主体地位。

  76岁的刘建忠就是家庭养老体系中的一员。年轻时,为了以后给子女一个好的生活,他努力赚钱,终于将孩子送出小山村,考上了内蒙古大学,毕业后也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按理说,他应该幸福,可随着年龄的增大,刘建忠开始犯愁了。

  对于像刘建忠这样的老人而言,晚年,能有儿女的陪伴便是幸福,可是小鸟总有离巢的一天。

  儿子在呼和浩特工作,刘建忠还生活在通辽农村的老家。儿子工作忙,回家次数少,一年都难见几回面。有时候,刘建忠甚至后悔将孩子送出去上学。

  “我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儿子希望我能到城市里生活,接受更好的治疗,安度晚年,甚至还考虑过给我找一个保姆,可是我一直不同意。要是请了保姆,孩子回来的次数估计就更少了。”刘建忠的内心,其实更想儿子能够照顾他的晚年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刘建忠有相同情况的老人还有很多。家庭规模缩小,“四二一”家庭模式比例上升,“空巢”老人日益增多,这加重了子女的负担与压力,也使得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

  面对这种现象,社会养老的需求在逐渐增多,在内蒙古的城市和农村,养老机构也更加趋于完善。

  困局2 养老院“一床难求

  以前,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似乎就是不孝。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养老机构逐渐被人们接受。

  记者了解到,内蒙古现在拥有各类养老机构2979所,养老床位数达到24.2万张,全区每千名老人仅拥有养老床位数59张,但这个数据已经位居全国第一了。

  呼和浩特老年公寓是一家公立的老年公寓。记者了解到,现在老年公寓只有套间,标间只能是排号。想进养老院的老人,需要先住到套间里等,等到有了标间再调换。

  “我们这里的床位也是很紧张的,今年年初开始就几乎住满了。”呼和浩特老年公寓的孙姓工作人员说。记者咨询了民办的呼和浩特市松山老年公寓,也得到了同样的答案。

  如今,高比例的社会养老需求需要多元的、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予以满足。但随之出现的问题是,养老服务资源存在结构性矛盾,区域布局不协调。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有保障,但是数量少,而且主要针对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对象;民办养老机构中服务质量好,规模较大的养老院同样是“一床难求”;一些中小型养老院位于城乡接合部,交通不方便,床位空置率较高。

  新模式 社区居家养老受欢迎

  为应对老龄化,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正在探索和创新居家养老。根据社区老年人分布及健康状况、功能定位及居民服务需求等特点,从新城区53个社区中挑选了丽苑、呼哈路、公主府、党委4个社区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社区,尝试打造不同模式、不同内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这部座机是社区专门给我们老人配的,按一下就能直接连到社区医院,特别方便。”81岁的赵桂枝给记者展示着自家的“社区座机”。

  在丽苑社区,记者看到,老人在社区就医非常方便。社区借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名医工作室、特色中医等医疗服务形式,开展以“医养结合+健康管理”为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在数据中心的大平台上,输入社区内一位老人的名字,他的病史、年龄、体检数据、健康评估一下子就都出来了。这方便了老年人就医和为老服务的数据统计。

  记者从自治区民政厅了解到,民政部门紧密结合地区实际,从7个方面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大力推动全区养老服务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同时,内蒙古还将强化养老服务技术产品研发应用,为养老服务提供科技支撑,打造老年人居家呼叫服务系统和应急救援服务网络等虚拟平台,汇集养老服务需求、供应商和服务项目,调度各类社会资源提供线上线下养老服务。

  新希望 “高端养老”被看好

  “收支平衡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盈利了。”呼市松山老年公寓福院长朝辉说。

  松山老年公寓在呼市郊区坝口子村,一座三层结构的老式楼房坐落于西、北两个方向,连同大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院落。

  “这里马上就要拆迁了,我们现在也正在找地方。”朝辉告诉记者,现在公寓住着150位老人,入住率达到100%,已经不招收老人了。

  “搬迁后,我们也准备扩大规模,将居家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一起做。现在老人每月平均交3000元,这些费用除了老人开销所剩无几。我们是在把养老当成事业做,如果当成生意做那还是不合适的。”朝辉认为,养老行业是朝阳产业,前景还是很好的。其实,现在条件好的养老院还是有盈利的,他们收取的费用高,大概是4000-6000元,条件好,老人也愿意去。

  35岁的韩东看到了“养老行业”的商机,正准备进军养老地产,大干一场。

  “我们调研过,条件好一点的养老院生意都还是很不错的,如果价格再亲民一点,几乎都是‘一床难求’。”韩东说,他们就是希望可以给老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让老人活得更“精彩”。

  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冯呼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近年来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养老服务业已成为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朝阳产业,如今,内蒙古也大幅放宽了养老市场的准入条件,设立营利性养老机构。非本地投资者创办养老服务项目与当地投资者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并鼓励境外投资者在区内设立养老机构。计划到2020年,将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数控制在本地区养老床位总数的50%以下。

  陈红艳分析认为,从“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观,到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再发展到有能力去看儿女。其实,现代人在养老问题上,已渐渐树立起了一种不依赖子女的独立思想观念。人们在渴望家庭养老的同时,对养老制度性的支持也有了更高的期盼,也对养老需求有了更高的渴望。如何满足社会更多的养老需求,确保老年人“老有所乐”,才是当代社会解决养老问题的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