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 内蒙古篇】赵武灵王古城遗迹上乡民的“致富经”
图为土城子村传统民居窑洞如今成为游客观景体验的去处 张瑾娴 摄
站在阴山制高点向下俯瞰,赵武灵王时期建造的土城子古城,虽经时代变迁,但仍可领略到其曾经高大巍峨的城墙印记。落日余晖下,似乎还能让人遥想到这座古城曾有的金戈铁马。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的这座古城,是与赵长城同时所筑之障城,为军政合一之边陲重镇。其明代为官山卫城址,清代时城址废弃,之后渐变为村庄至今。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古城留给外界的印象并不仅限于此。
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在过去的一年中,当地官方不仅成功“复原”了该古城,修建古城瞭望台,在古色古香的墙壁上介绍古城历史、史话等相关知识,还提出借助古城“品牌”发展“农家乐”旅游,而这则为世居在此的村民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
图为土城子村民建农家院发展乡村旅游 刘文华 摄
65岁的任文忠,一度以务农为生,但现在他有了新身份----“农家乐”负责人。造就这一切除了古城的历史印记外,也得益于其世代居住的“稀有宅院”——窑洞。
任文忠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透露,清末民初其曾祖父“走西口”来到此地,在该古城城墙挖下9间居住窑洞,如今传统的民居派上了新用场。“进窑脱鞋上炕,吃饭喝酒”成为游客的休闲方式之一。
“今年4月份开业后,一批批从内蒙古周边赶来的游客,不仅喜欢窑洞内冬暖夏凉的舒适,还特别提出要在窑洞内居住,体验一种前所未有的居住环境。”任文忠说,为了做好服务,他全家上阵,开业两个月来,就有盈余,比种地强多了。
找到“致富经”的任文忠表示,生活有如此变化与内蒙古官方正在推进的民生工程“十个全覆盖”有关。“窑洞可满足游客参观需要,窑洞前盖的土坯房可作为餐桌,政府补贴修盖的砖房不仅是中央厨房还是接待中心”。
“十个全覆盖工程,让这里的路平坦了,就连窑洞也通了电,用上自来水……”任文忠认为,在这里发展“农家乐旅游”还有一个好处——成本低,蔬菜、鸡肉、猪肉都是自家产的,用起来方便。
图为赵武灵王古城遗迹瞭望塔 刘文华 摄
比任文忠更早一步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张利民说,为了适应当前游客的各种需求,他不仅打出“古城历史”和“民居窑洞”品牌,还在小院内设置了卡拉OK,供游客娱乐。
“为满足需求,还通过电信部门为游客提供无线上网服务”。张利民表示,在农家小院的基础上,他还要打造采摘、登山等其它项目,真正让赵武灵王古城遗迹焕发出现代化的光彩。
卓资县县委书记王晓军表示,该古城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后,当地旅游产业乘势而上,目前卓资县已成功申报全国美丽乡村。发展“农家乐旅游”的模式,长远意义上也是为农村“引凤求鸾”,争取企业投资,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上探索出一条新路。
公开资料显示,为期3年(2014—2016年)、总投资557.2亿元的“十个全覆盖”工程是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它包括: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和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方面。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