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内蒙古经济稳中有进:我们的新基础在哪儿?
资料配图
县域兴,则全区兴;县域强,则全区强。
今年,内蒙古在化解经济持续下行带来的风险和困难中,县域经济作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能动主体,稳中有增的态势,持续激发着经济增长的活力。
数据显示,至上半年,全区80个旗县市GDP完成4468.29亿元,同比增长7.97%,高于全区平均增速0.37个百分点。
“0.37个百分点的增长,也有我们出的力。”内蒙古大汗窑瓷业有限公司副经理余国庆自信地说。
他自信的理由很充分:企业自2011年入驻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已建成生产线37条,每年可生产1.2亿件高档日用瓷器,2015年产品类型将延伸到全产业链。
而这个企业,仅仅是准格尔旗找差距、补短板,全力打造陶瓷生产基地,继续强化县域经济基础的个例之一。
作为支撑通辽经济重要一极的霍林郭勒市,则把目光放在了铝后加工产业链上,他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打造产值达800亿元的煤电铝及铝后加工产业群。
立足各自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旗县区的决策者们,在深入实施“8337”思路的进程中,将自身的发展优势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朝着集中集聚发展进军。于是,一个又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如朝阳般升起,让县域经济这个新基础焕发出勃勃生机。
据了解,我区80个旗县市今年重点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要达到13739.52亿元,项目总数4511个。目前全区各类产业园区总数已达到117个。
“如果把国民经济比喻成一座宝塔,那么,县域经济就是塔的基座。要想塔身坚固,全靠塔基牢靠。”谈到县域经济这个新基础,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朱晓俊一语中的。
“把县域经济这个新基础打扎实,就要跳出自己看自己,站在高处看自己,比较分析看自己,在特色产业发展上集中突破。”呼伦贝尔市市长张利平分析。
称其新,当然有其新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