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肉羊基地漂洋过海求“洋种”
7日,最后一批,千余只种羊将于晚间抵呼。此次内蒙古农牧业厅共进口5000余只澳洲种羊。这些来自澳大利亚110个牧场的种羊以出肉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的黑头杜泊为主,它们在45天隔离检疫后,将由内蒙古政府主管部门统一调配,落户到内蒙古草原各地区种羊繁殖场执行种用繁殖任务。据统计,这也是国内历史上单批进口种羊数量规模最大的一次。
记者从内蒙古农牧业厅获悉,内蒙古为保护草原生态,稳定发展草原畜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计划在做好牧区蒙古羊三大品系提纯复壮的基础上,通过加大国外专门化品种引进力度,满足内蒙古境内供种需求。按照计划,内蒙古农牧业厅自2014开始,连续五年调配专项资金用于补贴进口优质种羊,每年计划5000只。经加速扩繁后,引进品种年供种能力达到5万只。此次自澳大利亚进口的5000余只种羊正是计划一部分。
内蒙古地处中国北疆,不仅是中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输出基地,更以广袤草原和丰富自然资源闻名于世。近年来,随着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内蒙古通过退牧还草、禁牧限牧、半舍饲半放牧、加大农区牧业比例等措施来恢复生态、力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并取得显著成就。目前,放牧不仅是生活在内蒙古草原牧民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也是农区、半农半牧区的重要生产方式。
内蒙古农牧业厅厅长郭健在公开场合表示:在当前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达到相当比例的情况下,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发展农牧业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无疑是正确的战略选择。“内蒙古畜牧业既是传统产业,又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据郭健介绍,目前内蒙古地区的肉羊养殖已形成草原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三大肉羊养殖区”。未来畜牧业转型升级仍是未来工作重点,在做优做强草原畜牧业、构建新型畜牧业经营体系的同时,同样要做大做强农区畜牧业。“要充分利用农区丰富的秸秆资源,大力推广秸秆青贮、玉米全株青贮技术,提高秸秆利用效率。要加大投入品控制,做好防疫工作,推动健康养殖。要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引导奶牛、肉牛、肉羊的适度规模养殖。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区育肥,做强育肥基地,增加牛羊肉产量,使其成为保障畜产品供给的重要支撑力量。”郭健如是说道。
在《内蒙古自治区家畜遗传育种改良计划》(2013-2020)(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表示:内蒙古在肉羊改良育种时,广大农区、半农半牧地区要进行杂交改良,科学组合,切合实际选择杂交改良优势品种,要科学选择当地羊和多赛特、杜伯羊、东德美利奴羊等杂交组合。
不仅如此,计划也表示:农区、半农半牧地区在肉羊改良时,一定要坚持做好有目标的改良育种工作,避免追求短期利益、盲目使用经济杂交手段,扩散遗传特性不稳定的杂一代基础母羊群,使区域性改良育种工作出现功亏一篑的混乱局面。
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盖志毅也同有忧虑。他告诉记者,怎么样既发挥内蒙古本土种的优势,又把外国的血用好。“内蒙古在实际品种战略操作过程中,要有一个稳定的调子。千万不要犯‘来回变’的错误。不要一会推崇本地羊,说本地羊更适应当地环境;一会又说洋种或是杂交好,因为它产用情况好。”
“首先要保护内蒙古的当地畜牧品种,之后再非常谨慎的进一些洋品种,不要乱来。”盖志毅同时建议说。
记者在采访时获悉,在引进动物优良品种资源时,动物检验检疫十分关键。内蒙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进口动物隔离场的标准设计,进口动物在运输、实验室检测、免疫、检疫处理等一系列环节进行严格把控,确保进口动物的安全卫生健康和北疆生态安全方面。
据内蒙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供材料显示,内蒙古政府关于动物优良品种规划,也是充分挖掘西北地区地广人少,便于隔离场选址的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不断扩大引进动物来源范围、品种和数量,思变创新,变荒山野岭为天然隔离动物防疫屏障,为西部引进国外优良动物品种资源,打造进口优良动物品种的西部空中走廊,打造畜牧业品牌化和高端化升级版战略,调整内蒙古畜牧业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对带动和辐射周边省区动物养殖经营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具有重大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