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产业扶贫规划主要内容

16.12.2016  20:09

   :产业扶贫是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是其他扶贫措施全面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定〉的意见》,农业部等九部门出台了《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扶贫工作部署,自治区成立了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牧业厅。产业扶贫办公室为及时总结各地在产业扶贫中涌现的好典型好做法,探索产业扶贫模式,编印了《内蒙古产业扶贫》内部交流资料,供参考。

  按照农业部及自治区政府要求,我们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产业扶贫规划》,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16年9月14日核准印发。《规划》确定肉羊、肉牛、生猪、家禽、饲草料、蔬菜、马铃薯为农牧业七大扶贫产业,本期对《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摘编和解读。

   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产业扶贫规划

   主要内容

   一、现状分析

   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贫困旗县57个,其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31个,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26个。有8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旗县列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片区。经过“十二五”扶贫开发,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266万人减少到2015年底80.2万人。剩下的贫困户,可以说是贫中之贫,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十三五”期间,需要通过发展生产和转移就业解决34.2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解决19.3万人,通过生态补偿解决1.8万人,通过发展教育和资助政策解决5.3万人,通过政策保障兜底解决19.6万人。

   面临 机遇: 一是中央政策力度增强;二是产业扶贫空间增大;三是扶贫开发机制不断创新。

   面临的困难: 一是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恶劣;二是贫困地区农牧业基础薄弱;三是生产经营粗放,产业化程度低;四是劳动力素质偏低,自我发展能力差。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总体思路: 按照扶贫攻坚“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具体要求,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贫困地区农牧业资源禀赋,突出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注重产业扶贫布局与培育“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相结合,形成产业优势、产品优势。注重农牧业产业的带动性、效益性、特色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农牧业产业发展水平。

   主要目标: 到2017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到2020年全区57个贫困旗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4.2万农牧民通过发展生产和转移就业实现脱贫。

  三、重点任务

  按照自治区“稳羊增牛扩猪禽”发展思路,根据区域优势和具有扶贫增收潜力,自治区确定肉羊、肉牛、生猪、家禽、饲草料、蔬菜、马铃薯为七大农牧业扶贫产业,林业和乡村旅游也属扶贫产业。

   (一)肉羊产业

  肉羊是内蒙古的传统优势产业,羊肉产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然而,近几年羊肉价格大幅度下跌,毛重由14元/斤下跌到6元/斤,农牧民养羊赔钱,纷纷整群卖羊。有人寄希望于羊肉涨价,但从全球市场看,中国的羊肉价格算高的。经过调查研究,我们找到了养殖肉羊增收的新途径:利用世界级优良专用肉羊品种的澳洲白、杜泊羊与本地羊杂交,4月龄每只能增收300元,找到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路子。过去内蒙古的几个肉羊地方品种都是肉毛兼用型的,毛的质量不如专用毛用品种(如毛用美丽奴),肉的生产性能不高,这是养殖肉羊赔钱的根本原因。扶贫开发重点旗县、重点村要积极引进产肉性能好的杜泊、澳洲白肉羊,通过以村建立人工配种站,培养配种员、配备种公羊等方式与现有母羊杂交,生产的杂交羊生长速度快,屠宰率高,肉质好。贫困户通过政府补贴,免费配种发展杂交肉羊。

   (二)肉牛产业

  肉牛是草食家畜中饲草料转化率较高的畜种,过腹增值能力强,能充分发挥农作物秸秆和优质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提高饲草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但是本地牛产肉性能不高,养殖效益低下。安格斯牛属中小型体型,是世界级优质肉牛,肉质好,能生产高档牛肉,生长速度快,与其它牛杂交产肉能力可提高15%,每头牛能产高档肉(每斤200-700元的牛肉)80斤。在用西门塔尔冷冻精液改良效果好的地方,继续用西门塔尔冻精改良。在其它地方通过完善肉牛冷配站建设,加大杂种公牛清理力度,实行“无公牛冷配改良”,用安格斯牛冻精给现有牛搞人工授精,推进肉牛良种化和生产水平提升,生产高档牛肉,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对贫困户可以通过政府补贴,实现无偿配种。

  ( 三)生猪产业

  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今年以来,由于面源污染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南方有水系的省市,规模养猪场拆掉2/3,生猪饲养量减少一半,就浙江省减少生猪1000万头,导致全国猪肉价格上涨。过去生猪养殖有18个月的周期率,现在南方生产能力大幅度降低,原有的周期率打破了。年初,农业部制定《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把我区列为潜力增长区。我区是玉米主产区,700斤玉米可养1头猪,农民养1头猪纯收入1000元。我区环境容量大,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一批国内大型养猪企业纷纷在我区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各扶贫开发重点旗县特别是玉米主产区,通过给贫困户发放或补贴仔猪等方式,让贫困户大力发展养猪产业,扩大生猪饲养规模。以长白、大白、杜洛克品种为主,养殖良种猪,为了提高繁殖速度,也可以用良种猪与本地猪搞人工配种,迅速提升生猪产肉性能和繁殖性能。通过科学饲养和部位精选等精细化管理,提升产品价值。努力使扶贫重点旗县成为生猪生产重点县,通过补贴仔猪、饲料等方式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四)家禽产业

  支持贫困户充分利用庭院、荒山、荒坡和河湖等自然资源,积极发展家禽养殖,主打绿色、散养鸡等生态品牌。充分发挥家禽养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按照“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实行企业统一供雏禽,统一培训、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分户饲养、分户结算的“四统两分”方式运行。政府对贫困户进行雏禽、饲料补贴,推广由龙头企业垫付资金,制定最低保护价,回收禽产品时扣除的模式,使贫困户在无风险少投入中发展产业。在品种选择上,要以当前的优良品种北农大3号、北京油鸡等优良品种为主。家禽属易感病、易死亡的养殖业,要探索建立家禽保险,防范市场疫病风险的保障机制,降低贫困户养殖风险。

   (五)饲草料产业

  围绕肉羊、肉牛、奶牛、生猪、家禽养殖发展需求,建设以紫花苜蓿为主的豆科牧草种植基地;以种植燕麦为主的粮草轮作基地;抓好专用青贮玉米种植,推广玉米整株青贮技术;大力推广玉米秸秆黄贮技术;以玉米、向日葵、大豆等农作物秸秆揉碎等措施加工饲草料,推行饲草料铡短粉碎,实现过腹增值。建设青贮窖、饲草料储备库。同时,支持养殖企业与饲草料种植贫困户建立供需结合的紧密性利益联结关系。注重饲草料的科学喂养。当前青草与玉米价格相近,玉米营养价值是干草的4-5倍,受灾地区补充草料,调草不如调玉米更经济有效。

   (六)蔬菜产业

  我区光照充足、气候冷凉,具有发展蔬菜产业的独特优势。7、8、9月露地蔬菜大量上市,正是南方蔬菜淡季,完全可以建成全国的夏秋蔬菜基地。到2015年底,我区建成245万亩设施农业,大力推广二氧化碳气体施肥等配套技术,全面提高冬季蔬菜生产的产量和品质。要以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按照适应市场、特色发展的原则,全面提高贫困户蔬菜种植水平。外销蔬菜要统一品种,统一标准,树立品牌意识,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便于客商收购。同时要加强冷链建设,减少损耗,保证品质。我区和全国一样存在蔬菜及农产品地头价低,市场价高的问题。根本原因是销售农产品的商铺价格太高,是普通商品房的3-5倍,呼和浩特市好的地段40平米房子年租金高达8万元。要建设社区蔬菜及农畜产品销售店,由社区无偿提供土地。如在社区建100平米房子需15万元,用50年,每年3000元,加上利润每年1万多元,租100平米商铺则需10多万元,差10倍。建社区店提高地头价,降低市场价,这是解决当前农牧业生产经营问题最根本的措施。蔬菜产业发展中贫困户可优先就业、优先发展。

   (七)马铃薯产业

  我区是马铃薯大区,每年种植面积在1000万亩左右,市场知名度高。马铃薯理论产量是8吨/亩,我区平均产量是1吨/亩,但是我区3-4吨/亩的地块很多,个别地块亩产上万斤,增产空间很大。要大力推广“两增五推”技术,即增加密度、增施有机肥,推广脱毒种薯、设施栽培、地膜覆盖、机械化作业、施用专用肥技术为核心的集成技术;支持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建设,在贫困村贫困户中通过补贴等措施大力推广脱毒种薯,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产量。加强种薯基地建设。推行“公司+基地+贫困农户”的模式,对内抓质量,对外拓市场,完善种薯扩繁生产体系,把内蒙古建成全国的种薯生产基地。在品种上选用大西洋、夏坡帝等优良品种。要大力发展滴灌马铃薯,对新上滴灌设施的贫困户要给予倾斜,享受更多补贴。

  各扶贫开发重点旗县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甜菜、药材、食用菌、驴等,形成具有地方优势的特色扶贫产业。

  产业扶贫还包括林业和旅游业。林产业要积极发展果树、药材等经济林,实现既要绿起来又要富起来的双赢目标。只有富起来,才能调动人们造林营林的积极性。要注重食用菌、药材、养殖业等林下经济的培育和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沙产业等特色产业。在有旅游资源的地区,要加强水冲厕所、停车场、垃圾处理场建设,完善旅游功能。要积极发展生态型、旅游型、休闲型农牧业,发展民俗餐饮、民俗旅游、民俗传统手工艺制作等特色产业。注重当地历史文化挖掘,提升旅游景点的文化氛围。要通过发展林业、旅游业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就业,优先购买贫困人口的农产品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每个贫困村及贫困户要选择1-2个产业进行发展,选择两个产业的一定要种养结合,循环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农牧业发展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如发展肉羊肉牛产业,就要发展好饲草料产业。为了能使产业做大形成稳定市场,要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思路去选择发展产业。

  产业扶贫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利益联结是核心。建立起良性的利益联结机制,重点是要把贫困户的精准受益作为扶贫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让贫困户能进入由新型经营主体主导的产业链条中,提高产业扶贫效率和资源使用效率,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升级。

  四、政策保障

  (一)土地支持政策

  要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优先保障产业扶贫和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建设用地需要。在土地整理项目、基本农田建设及土地开发利用等方面,均应向贫困地区倾斜。推进农村牧区耕地草原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保障农牧民合法权益。

  (二)金融支持政策

  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能吸收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户、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新型经营主体贷款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贷款准入门槛,为贫困户提供“五万元以下、三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合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旗县建风险补偿金”的小额信贷,全力推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脱贫。支持在贫困地区规范发展农牧民资金互助组织,开展农牧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

  (三)产业支撑服务体系

  自治区农牧业厅组建了七大扶贫产业的技术团队。各盟市旗县也要组建自己的产业技术服务团队,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每个扶贫开发重点旗县确定3-4个主导产业,依托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建成3-5个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每个贫困村培育2-5个科技示范贫困户,每个示范户带动10-20个贫困户,通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农牧民增收致富能力。每个贫困嘎查村至少要有1名科技人员负责技术服务。

  (四)农业保险政策

  力争使贫困地区农业保险参保农牧户覆盖率提升至95%以上。扩大农牧业保险覆盖面,通过财政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畜产品保险,农畜产品价格保险,对贫困户要给予优惠、倾斜。

  (五)其它政策                                        

  协调引导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深入开展“村企共建扶贫工程”。倡导扶贫志愿者行动,构建贫困地区扶贫志愿者服务网络。优先将贫困农牧民吸纳为草原、森林管护员,实现就业脱贫。要与资产受益相结合,建立贫困户、村集体、龙头企业共同分享集体资源、资产收益的长效机制,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资金折股量化、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经营权入股等方式,让贫困农牧民既可以获得产业发展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也可以通过股权分红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五、组织实施

  自治区已成立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盟市扶贫开发重点旗县都要成立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成员单位明确职责、密切合作。按照扶贫产业发展阶段,开展培训。同时要建立考核体系,对各成员单位进行年度考核评价,建立奖惩制度,促进工作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