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草案)公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和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民族教育,是指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对蒙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公民所实施的以学校教育为主,以本民族语言文字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为重点,以科学文化知识传授和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基本内容的各级各类教育。
第三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和民族教育机构开展民族教育活动适用本条例。
各级各类民族学校是指以少数民族公民为主要教育对象的民族幼儿园、民族中小学校、民族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等教育单位。
民族教育机构是指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民族教育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单位。
第四条自治区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坚持国家教育方针同民族政策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民族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推进民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第六条自治区对民族教育实行财政优先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和民族教育机构的发展需求以及办学经费的稳定增长。
第七条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区民族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设置民族教育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民族教育工作。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民族教育工作。
第八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办学形式与管理
第九条民族教育应当结合民族特点和地区实际,完善办学形式和发展体系。
第十条民族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实行自治区统筹规划,盟市、旗县分级办学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第十一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民族幼儿园、中小学校纳入城乡规划、合理布局,保障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及流入地就近入园入学。
第十二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独立设立民族幼儿园和民族中小学校;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设立相应的民族幼儿园、民族中小学校或者在当地普通幼儿园、中小学校开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班。
第十三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或者在普通中等职业学校独立开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班。
第十四条高等学校应当设立民族语言授课为主的院、系或者专业,举办民族语言授课的专业教育和民族班、民族预科教育。
第十五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少数民族残疾儿童、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
第十六条民族幼儿园、中小学校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民族幼儿园、中小学校的名称按照地方名称、民族名称、办学层次的顺序组成。
第十七条民族幼儿园园长、中小学校校长应当由具备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任职条件,符合岗位要求的相应少数民族公民担任。
第三章教育教学
第十八条自治区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决定自治区民族教育的发展规划以及各级各类民族学校的设置、学制、办学形式、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用语和招生办法。
第十九条自治区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应当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或者本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重点发展民族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
第二十条蒙古族幼儿园、中小学校,应当主要招收蒙古族学生,实施以蒙古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或者以汉语授课为主加授蒙古语的双语教学。
朝鲜族幼儿园、中小学校,应当主要招收朝鲜族学生,实施以朝鲜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或者以汉语授课为主加授朝鲜语的双语教学。
其他少数民族幼儿园、中小学校,应当主要招收其本民族学生,使用本民族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开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自治区支持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以学校教育形式学习传承本民族语言和本民族文化。
第二十一条实施双语教学,应当在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能力和学习汉语兴趣、义务教育阶段基本掌握本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字、高中阶段教育熟练应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字。
双语教学民族中小学校,应当按照自治区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设一门外国语课程。
第二十二条高等学校应当加强具有民族特色的重点学科和专业建设,设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应用型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和蒙汉兼通的高层次人才。
蒙古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的高中毕业生考入区内高等学校,选择蒙古语授课专业学习的,鼓励辅修宜于就业创业的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或者汉语授课的应用类课程;通过民族班和民族预科教育形式选择汉语授课专业学习的,继续开设大学蒙古语文课程。
汉语授课为主加授蒙古语的高中毕业生考入区内高等学校,选择汉语授课专业学习的,鼓励继续学习大学蒙古语文课程。
第二十三条自治区对蒙古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的民族学校学生,实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制度。对汉语授课为主加授蒙古语的民族学校和开设蒙古语文选修课的普通学校学生,实行“蒙古语文应用水平等级考试”制度。
鼓励各民族学生互相学习语言文字,互相了解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第二十四条自治区对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学生和少数民族毕业生实行升学优惠政策。
对报考区内外高中等院校的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考生实行加分录取政策。对其他少数民族考生实行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政策。
第二十五条自治区逐步扩大蒙古语授课高等学校办学规模,办好民族班和民族预科教育。
招收蒙古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的高考学生,应当单列招生计划、单独划定录取分数线、单独录取。允许考生兼报区内外高等学校的汉语授课专业。
区内高等学校举办的民族班和民族预科班,蒙古语文协作省区高等学校下达的协作招生计划,应当招收蒙古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的高考学生。
区外高等学校下达自治区的民族班和民族预科班招生计划,应当划出一定比例招收蒙古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的高考学生。
区内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为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考生举办民族预科教育。
第二十六条建立健全符合民族教育实际的双语教学课程教材体系,建设蒙古文教材编译专兼职队伍,提高国家课程教材编译质量,突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材特色。
制定蒙古语言文字中小学、大中专教材和教辅资料及教学资源开发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加强编译、审查、出版、发行工作。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教育信息化工程,实现民族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第四章教师
第二十七条各级各类民族学校教师应当具备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严格遵守教师道德规范。
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应用蒙(朝)汉两种语言文字能力应当符合岗位要求。
第二十八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逐步提高各级各类民族学校教师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对双语教学民族幼儿园、中小学校教师实行绩效工资特殊政策。
民族学校设置的教师专业技术岗位,高级职务比例应当高于同级同类其他学校。
第二十九条自治区对双语教学民族幼儿园园长、中小学校校长和教师实行免费培训。
对民族幼儿园园长、中小学校校长和少数民族优秀中青年教师组织进修提高、挂职锻炼。
第三十条自治区优先保障民族师范院校和民族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发展。
民族师范院校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面向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定向就业招生。
鼓励各民族优秀教师和符合任职条件的各民族优秀毕业生到民族学校任教、支教。
第五章科学研究与协作交流
第三十一条各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应当配备一定比例的民族教育研究人员。各级教学研究机构应当配齐蒙古语授课主要学科研究人员。
第三十二条自治区加强与蒙古语文协作省、自治区在蒙古语授课教育领域内的协作,共同协商不同行政区域蒙古语授课教育的学制年限、课程计划、教材建设、教育科研、协作培养学生、教师培训等事项。
第三十三条自治区鼓励对农村牧区及边境旗市民族学校开展对口支援。
第三十四条自治区依照国家规定,积极发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支持民族学校利用地缘优势和语言文字条件开展有关活动。
第六章投入与保障
第三十五条自治区保障民族教育投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民族学校的经费保障标准,加大对民族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
第三十六条自治区对中央财政安排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边境地区事业补助费和基本建设费、扶贫开发资金等,应当按照一定比例用于民族教育。
自治区财政安排的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和民族机动金用于民族教育的比例应当逐年增加。
民族教育经费应当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挪用。
第三十七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核定民族幼儿园、中小学公用经费时,补助标准应当高于当地同级同类学校标准。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民族幼儿园、中小学所需的水、电、取暖费用,应当按照实际支出纳入预算,足额核定并及时拨付到位。
第三十八条各级财政应当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对少数民族聚居且人口多,民族教育工作任务重、困难大的地区,自治区财政应当给予适当倾斜。
各级财政设立的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应当根据需要足额核定,纳入财政支出预算按时拨付。
第三十九条建立完善少数民族学生助学金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分担机制。
助学金标准由自治区人民政府财政、教育部门统一规定,纳入各级财政支出预算,保证按时足额发放。
第四十条自治区对双语教学民族幼儿园在园幼儿减免保教费,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
对双语教学民族中小学校在校学生免学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一套教辅资料,对寄宿制学生补助生活费,所需资金由自治区本级财政承担。
第四十一条自治区对考入区内高等学校的蒙古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学生,减收20%学费,所需资金由自治区本级财政承担。
区内高等学校蒙古语授课专业学生,辅修宜于就业创业的第二学位、第二专业和汉语授课的应用类课程,取得合格证书或者合格成绩单的,由政府补助选修费用,所需资金按学校隶属关系由各级财政承担。
少数民族预科生应当享受生源地政府贴息贷款。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学生优先享受国家及自治区各项助学奖励。
第四十二条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时,每年应当从录用计划总数中,划定不低于15%的职位用于蒙古语授课大学毕业生。
国有企业招录人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蒙古语授课大中专毕业生。
第四十三条自治区重视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事业和蒙古文图书、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工作。
对蒙古文教材、教辅资料、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出版发行实行财政补贴政策。
对蒙古文教材和教辅资料的编译、审查等给予资金保障。
第四十四条自治区应当加强民族教育督导评估与办学条件保障工作。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各级各类民族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设备购置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建立长效机制。
各级各类民族学校的办学条件应当达到标准化要求,满足特色化发展需要。
各级各类民族学校的资产管理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相关规定。
第四十五条自治区鼓励和扶持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兴办校办产业。各级各类民族学校的校办产业依法享受减免税等优惠政策。
第四十六条自治区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对民族教育捐资助学。吸纳国外、境外组织和个人对民族教育提供资助和捐赠。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对在民族教育活动中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四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将各级各类民族学校校舍、场地及其它设施出租、出让或者挪作他用,妨碍正常教学工作的;
(二)挤占、截留、挪用民族教育款项的;
(三)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
(四)发表或者散布不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教育发展言论的;
(五)未经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擅自设立、变更和终止各级各类民族学校的。
第四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处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宗教或者封建迷信活动,妨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
(二)侮辱或殴打教师、学生的;
(三)体罚学生情节严重的;
(四)造成教师、学生伤亡的;
(五)传播非法物品及有害信息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
(六)侵占或者破坏学校校舍、场地和其他设施设备的。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条本条例自年月日起施行。
关于《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草案)》的说明
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以及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指出了民族教育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教育法》都明确了民族教育的法律地位。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确定了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的方针,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民族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2014年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民族教育立法进程。随着自治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区的民族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亟须从制度层面加以规范和保障。为了促进我区民族教育健康发展,制定出台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非常必要。
二、《条例》起草过程
自治区民族教育立法工作,2005年开始酝酿,2006年形成初稿。2015年7月,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被增列为地方性法规审议项目。教育厅代自治区政府起草了《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送审稿)》,自治区法制办按照立法程序,会同教育厅对送审稿进行了认真修改,组织召开了3次专家论证会,进行了16次修改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后,广泛征求了各委办厅局、十二个盟市、专家学者以及教育系统和有关企事业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多次讨论、协调、修改,并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形成现在的《条例(草案)》。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关于蒙古族和“三少民族”享受加分政策的问题
国家为保障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公平地享受与汉族学生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实行高考加分政策。我区自恢复高考以来,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一直享受这一政策,并沿用至今。作为一项成熟的地方政策,有必要将其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固定,因此,我们在《条例》第二十四条中规定,对蒙古族和“三少民族”实行加分录取政策。
( 二)关于少数民族学校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和高级职务比例高于普通学校的问题
《条例(草案)》第二十八条规定:“民族学校设置的教师专业技术岗位,高级职务比例应当高于同级同类其他学校”。这一规定,是我区长期坚持的一项政策,不仅有利于稳定民族学校教师队伍,吸引优秀教师到民族学校任教,同时也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