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十三五”产业技术需求调研

25.03.2016  08:58

  根据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产业技术需求调研实施方案,3月8日-24日,内蒙古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呼和浩特综合试验站)组织技术人员前往大宗淡水鱼主产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达拉特旗、乌审旗;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杭锦后旗;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开展大宗淡水鱼产业需求调研,听取了地方渔业主管部门、技术推广部门、渔业协会、渔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养殖大户“十三五”期间的产业需求情况,发放调查问卷23份。

  通过数据汇总分析,内蒙古地区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产业需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内蒙古大水面的单产和效益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低投入低产出是其现状,原因一是资金困难,鱼苗鱼种放养量严重不足;二是过度捕捞,资源枯竭,自然恢复能力受限;三是好多水域跨多个行政辖区,管理困难,企业投入积极性不高;四是部分水域交通等条件不便,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没有市场优势。池塘养殖多集中在内蒙西部沿黄河流域以及东部的西辽河流域。近年来,随着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近郊的池塘养殖呈现下降趋势,养殖面积、产量锐减,尤以包头、呼和浩特为甚。与此同时,受政策影响,沿黄流域、内蒙东部如通辽市科右中旗等盐碱荒地开发不断升温,池塘养殖面积迅速扩大,成为内蒙古池塘养殖的主产区。部分盟市,受降雨量影响,常会出现一些间歇性水域,产量很不稳定。在内蒙古水产品总量中养殖产量占78%,主要是池塘养殖产量,养殖品种以鲤鱼、草鱼为主,精养、半精养池塘平均产量在300-1000kg/亩,低产区一般200-300 kg/亩。

  2、相对于渔业发达省区市,内蒙古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除受经济、观念、管理及自然因素影响外,最重要的是技术因素,包括品种、病害防治、养殖模式、渔业机械设备、加工、流通等因素,直接制约了我区大宗淡水鱼产业的发展。多年来,内蒙古地区大水面和池塘渔业生产主要是鲤鱼、鲫鱼、草鱼、鲢鳙鱼等大宗淡水鱼,品种单一,鱼苗鱼种来源复杂,监管缺失,种质退化,生长缓慢。近年来,在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呼和浩特综合试验站的带动下,开始引进、推广福瑞鲤、长丰鲢、豫选黄河鲤、中科3号异育银鲫、松浦镜鲤等新品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市场迫切需求品质好、生长快、市场价值高的良种。在内蒙古区,草鱼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养殖户迫切需要培育出一个抗病、生长快、易驯化的草鱼品种。

  3、在内蒙古地区,由于放养密度低、水质良好,极少有大的渔业病害发生,但有部分池塘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池塘老化严重,病害增多,药品投入量增大,但病害防控技术相对薄弱,安全用药知识匮乏,老化池塘改造、水质调控、疫病防控技术需求迫切。

  4、在养殖模式上,内蒙古区大多比较单一,大中水面基本上是不定期投放花白鲢、鲤鱼、草鱼鱼种,粗放式管理;池塘养殖主要采取以吃食性鱼类为主,搭配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各地受条件的不同,放养鱼种之间的比例略有不同,但大同小异。养殖机械设备在全区渔业生产中利用率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包括小型拉网机械、清淤机械及智能送配料机械等,在这些方面,都有广泛的技术需求。

  5、在北方地区,大部分池塘都是春放秋捕,内蒙古也不例外,这就造成了上市集中、销售不畅的困局,如内蒙古鄂尔多斯沿黄地区,到9、10月份,大量的地产鱼集中上市,供过于求,价格大幅下跌,严重挫伤了养殖生产者的积极性。目前,内蒙古尚没有一家上规模的水产品加工企业,提升加工技术,引进加工企业,搞活流通,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