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连续10年双缩减

17.06.2016  05:36

  6月16日,记者从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第五次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内蒙古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自2004年开始减少以来,已经连续10年保持了双缩减。内蒙古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工作于2013年启动,历时两年多,通过综合运用遥感、地理信息、全球定位和地面调查技术,获得了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现状及动态变化的最新数据。第五次监测结果与第四次监测(2009年)相比继续向好,生态状况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由61.34万平方公里减少到60.92万平方公里,净减少4169平方公里,年均减少83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由41.13万平方公里减少到40.79万平方公里,净减少3432平方公里,年均减少686平方公里。全区近8000万亩农田、1.5亿亩基本草牧场受到林网的保护,2.6亿亩风沙危害面积和1.5亿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初步治理。 

  目前,五大沙漠周边重点治理区域沙漠扩展现象得到遏制,沙漠面积相对稳定。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生态状况呈现持续向好逆转态势,呼伦贝尔沙地实现了沙化面积缩减、沙化程度减轻的重大转变;浑善达克沙地南缘长400公里、宽1-10公里的锁边防护林体系和阴山北麓长300公里、宽50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形成。此外,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建成了间隔长110公里、宽3-5公里的生物治沙锁边带,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建成了间隔长350公里、宽3-10公里的绿色防风固沙林带。

  通过坚持不懈的防沙治沙工作,全区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沙区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多年来,全区牲畜头数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粮食产量达到并稳定在500亿斤以上。同时,全区各地充分利用沙区独特的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林沙草产业,有力带动了沙区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内蒙古林业厅总工程师东淑华在介绍相关情况时表示,内蒙古局部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防治工作中仍然存在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治理难度依然很大、资金投入仍然不足、生态产业发展仍然滞后、林草植被保护任务仍然繁重等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今后,内蒙古将坚持以保护和增加沙区林草植被为中心,大力推进防沙治沙进程,继续实施林业、草原、水土保持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施佳丽)

  《内蒙古日报》2016年6月17日01版

[责任编辑 吴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