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释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新能量
近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向社会公布了《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为《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兼职创新或者在职创办企业、离岗创新创业。
为什么要出台文件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哪些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参与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有哪些情形?创新创业期间采取怎样的人事管理政策?《实施意见》出台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3位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听一听他们的创新创业 故事 和心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为 科技 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创造更加良好和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千方百计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才能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更好地发挥人才和知识的作用与力量。
今年3月10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5月27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向社会公布了《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为《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走出去主要有3种方式:一是事业单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二是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创新或者在职创办企业;三是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新创业。
“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是大势所趋。”自治区社科院政法所研究员白永利说:“该意见旨在发挥事业单位在科技创新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示范引导作用,激发高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活力和干事创业热情,促进人才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合理流动,将在科技创新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年轻10岁,我一定去企业挂职!”
一组来自科技部的数据显示,全国5100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每年完成科研成果3万项,但其中能转化并批量生产的仅有20%左右。如何唤醒沉睡的生产力,把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优势,一直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
1961年出生的温国华是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金属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0项,其中只有约10%的专利转让给了企业。“学校对我们搞产品研发应用向来是比较支持的,然而,体制既有保护也有束缚,想放开手脚干肯定不行。”温国华感受颇深:“一直以来,发表论文是评职称的硬性要求,而这与搞产品研发应用存在矛盾——由于申请的专利需要保密,论文不能公开,这就造成了下大力气搞应用的人往往职称较低,而职称低就没有资格申请项目,导致缺乏科研经费。”
而且,搞产品研发存在很大风险,需要考虑成本。搞理论研究的人评职称会相对容易些,这就导致了许多科研人员将重心放在理论研究上。“如果与企业合作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企业会根据市场规模定产品,风险大大降低。”温国华说,自己搞科研投入大量资金,可得到的工资却跟原来差不多,百余项专利还需要每年上缴相关的维护费用。
“高校的职称评审应该出台相关文件,目前关于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很少或几乎没有界定,这实际上限制了部分专业老师在科研方面的发展。”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张浩说。
而此次出台的《实施意见》提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期间,与原单位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审、项目申报、岗位竞聘、培训、考核、奖励等方面权利,而且在兼职单位的工作业绩或者在职创办企业取得的成绩可以作为其职称评审、岗位竞聘和考核等重要依据。合作期满,应返回原单位,事业单位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对业绩突出人员在岗位竞聘时予以倾斜。
温国华感慨道:“现在是创业的好时代,宽松的政策给专业技术人员搭建了一个创业的平台。如果年轻10岁,我一定去企业挂职!”
点评: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与本单位业务领域相近企业、社会组织等挂职或兼职,一方面,科研需要这样的平台,另一方面,自己的科研项目要转化,不能束之高阁。对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自己所研发的技术和产品推向市场,得到市场认可,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能够在某方面引领行业的发展,这就是作为一个从事应用技术研究人员的最大的社会价值体现,也是一个人最好的成就体现。
而且,这也有助于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有助于实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强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头支持。
“终于可以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根据中国科协2016年的调查,6成科技工作者有创业意愿,但真正开始创业的只有2.5%,科研院所中这一比例仅有1.2%。
在内蒙古动漫界,提起网红“匪兔”,很多人都会知晓。而这只把内蒙古方言、风土人情以轻松幽默口吻调侃出的“兔子”,出自高校教师贺军之手。
在高校里同时兼顾授课和创业,贺军整日忙得不可开交。贺军是内蒙古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动画专业的一位教师,从2005年成立设计工作室至今,事业发展得可圈可点,可他内心却一直都有种不太踏实的感觉:“隐隐之中总是害怕学校不允许,担心会违反相关规定。”
贺军的团队里,有很多人是他的学生,他们找到了一个创新创业突破口:经营内蒙古本土特色的动漫表情包,以及文化创意的周边产品。目前,相关产品已经上市,市场销售火爆。
动漫目前是较为烧钱的行业,可贺军却坚持着,用设计公司挣来的钱,去经营打造这只充满文化元素的本地“兔子”。贺军内心盘算着一个更加远大的创业计划:“内蒙古文化有许多待挖掘的好东西可以发展推动动漫产业,我们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影响更多的人。”
“由于比较专业,我们搞的设计总是会得到市场认可,艺术专业的教师大多有出去创业的想法。”可像贺军一样敢于走出第一步的教师,还真是不多。
贺军说,他非常享受目前这种边教学边创业的状态,二者相辅相成,大有益处。“对学生来说,在实践中学到的东西往往比书本上的知识更生动、实用、有趣。”
贺军一直非常关注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仔细阅读《实施意见》全文后,贺军觉得,创业创新的大环境越来越优化了。
他终于等到了一直期待的消息,“少了后顾之忧,终于可以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点评:
高校教师创业,最大优势是有技术,有专业素养。他们知识面比较广,对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把握会更准。鼓励高校教师在职期间合理利用时间,挖掘创新潜力,对于促进创新创业有积极作用。
通过与上世纪的停薪留职等政策相比较,这次针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公布的《实施意见》,更多借鉴了之前的一些经验和实践中遇到过的问题,具有诸多亮点,对推动科技进步有重大意义。
“政策落地和细化还需时日,再等等看。”
对《实施意见》的发布,更多的高校教师以及科研机构人员则持观望的态度。内蒙古工业大学某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身兼管理与教学于一身的副主任对记者说,“单从教学角度来看,教师出去创业还可以反哺学生,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如果有好的渠道,我也可能会去尝试创业,前提是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
离岗创业期间,工资、社保怎么发放?原单位职称评审、培训、考核、奖励会受到影响吗?如果创业失败了,还能回到原来所在单位吗?该教师的想法也许代表了眼下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的心声。
对于他们的担忧,《实施意见》中已经考虑到了专业技术人员薪资待遇的问题,明确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期间,依法继续在原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原单位继续发放基本工资(即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年度考核确定为合格以上档次的,正常增加薪级工资。
此外,《实施意见》还指出,离岗创业期限以3年为一期,最多不超过2期,离岗创业人员可在离岗创业期限内保留人事关系。
“政策非常令人振奋,”但该教师认为,具体落实需要配套政策的完善:“这应该是个系统工程,比如它可以作为评职称依据,但评职称是有条件的,有具体文件的,有严格的标准,首先要修改那个标准,创业创新成果具体该怎么衡量,都是关键所在。”
“不知高校的配套措施何时能跟上,”该教师对记者说:“政策落地和细化还需时日,再等等看吧。”
点评:
从自治区的《实施意见》可以看出一些细化的规定,如专业技术人员在创新创业期间与原单位的具体权利规定,为其创新创业做了细致的考量。这些具体规定,使该意见更具可操作性,解决了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一些后顾之忧。
对于有心创新创业又心存忐忑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试错”的成本并不高,这是一颗定心丸。为专业技术人员松绑,鼓励他们勇于打破手中的“金饭碗”,一系列相关的具体详尽规定,尚需研究出台。(点评专家:内蒙古自治区社科院政法所研究员白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