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善内蒙古铁路发展环境建真言出实力
原标题:为改善铁路发展环境建真言出实力
——驻区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视察侧记
1月9日上午,驻区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一行踏上和谐号D6757次动车。“第一次坐咱们自己的动车,特别兴奋。30年来,无论是回家探亲还是出差旅行,我都会将火车作为出行首选。
这些年铁路的建设发展真是日新月异,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会尽可能地为自治区高速铁路的建设建言献策。”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杜梅的话道出了所有委员们的心声。
“昨天是动车开通的第一天,售票情况如何?”“不会使用网络购票和自助买票的群众通过什么方法快速买票?”“下雪天,还能正常运行吗?”
呼和浩特铁路局局长费东斌精气神儿十足,他说:“我们的铁轨经国家铁路局监测,已经达到最佳行业标准,保证了运行时速和安全。”一路上,委员们的提问没有停过,乘务员们耐心地一一解答。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要求也是不同的,交通运输的形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速度,当然对于交通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治区政协常委,呼和浩特铁路局党委书记张建国为视察团详细介绍了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内蒙古区委主委刘斌补充说:“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建设进程中,从国民经济发展、产业链条上讲,高铁建设意义重大。自治区高铁建设符合我区五大基地的建设要求和经济转型要求。作为委员,我们一定会站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站在国家统筹规划设计的层面,为推进我区高铁建设步伐提意见、出主意,履行好政协委员的职责。”
说话间,50分钟的行程结束,委员们不禁感叹:“这真是草原上飞驰的一匹铁马。”下午,视察团一行来到呼和浩特动车运用所,这里是呼和浩特铁路局首个动车组检修运用所,负责动车组的检修和存放。安静、整洁的三层作业平台,先进的检修设备,精良的信息监控系统,令委员们赞叹不已。
座谈交流中,视察团认为,呼铁局工作有思路、落实有措施,多年来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1984年内蒙古筹建集通铁路,1990年动工,1995年投入运营,是全国地方铁路中兴建较早、里程最长、造价最低的一条贯穿自治区中东部地区的路网性干线铁路,彻底改变了我区煤矿“以运定产”的面貌,有力促进了自治区经济发展;此次动车组开行,标志着我区正式迈入“动车”时代,更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织密了呼包集间的铁路快速交通网络。
委员们一路看一路听,用手机、相机记录了每一个时刻,“我把这样的好消息发到朋友圈,大伙都问我,什么时候能通到北京?”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所长姚一萍的话再次引起大家共鸣。全国政协委员揭新民建议,呼铁局应进一步做实做细发展规划,充分发挥铁路运输距离长、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
委员们纷纷表示:“动车进北京是全区各族人民的愿望,我们将竭尽所能,在全国和自治区两会期间,以委员集体提案等形式,为动车进北京、为改善铁路事业发展环境积极建言献策。”(记者 及庆玲)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