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首家“数码农场”投入使用
28.05.2018 15:18
本文来源: Nmgcb.Com.Cn
原标题:内蒙古首家“数码农场”投入使用
央广网呼和浩特5月27日消息(记者宝音 内蒙古台记者王荣)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内蒙古首家“数码农场”近日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有机水稻种植区顺利落成并投入使用。
浮板育种盘
初夏时节,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恰台吉村的千亩有机水稻种植区迎来插秧期,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而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林少扬团队、为育种所建设的“数码农场”前几天刚完成插秧。
这个“数码农场”是面积10亩的水稻田。而之所以叫“数码”,是因为这里的11万株水稻,每一株都有独自的编号,用来精度记录和收集水稻的DNA信息和农艺性状等,每一株都有独立的成长档案和可追溯体系。
数码农场
中科院研究员林少扬介绍,植株是一个个体,每个个体不能弄错,必须是个体管理,个体有它的栽培位置、名字还有基因型,有几千万个序列的信息存在电脑里。
林少扬说,“数码农场”每一株水稻的位置都是固定的,顺序不能错乱。研究人员将以这些信息及数据为基础,以分子育种理念分析选育出满足不同生态需求、生产需求的水稻新品种。
“数码农场”将有利于挖掘内蒙古水稻适宜品种资源,扩展稻米生产。负责园区的内蒙古稼泰绿色农业公司,近几年通过将盐碱地有效改良,培育出适合当地生长的有机水稻。董事长文瑞介绍,通过与各科研院所联合,培植优良适宜新品种,能够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最终要育种、育秧,让农民把土左旗40多万亩的荒废盐碱地利用起来。
本文来源: Nmgcb.Com.Cn
28.05.2018 15:18
呼和浩特发布人才新政 落户门槛从本科降低到中专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去年开始,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