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7月降水54年来最少 境内湖泊萎缩
2015年7月,内蒙古降水量极度偏少,为1961年以来第1少。来水量减少,导致全区大部分湖泊面积缩小,气候干燥,对植被生长不利,牧草长势差于去年和近五年同期。预计8月上旬,全区降水分布不均、气温偏高,各地要继续做好防暑降温及抗旱工作。
据内蒙古气象局资料显示,7月全区大部地区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较常年偏少30%~96%。7月全区平均降水量为52.8毫米,比历史同期平均值少36.1毫米,比上年同期少18.5毫米,历史排位为1961年以来第1少。
自然来水量减少导致全区大部分湖泊水量得不到有效补充,截止到7月底,除东居延海在人工影响下面积有所扩大外,其他主要湖泊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特别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中有两大淡水湖位于内蒙古,分别为呼伦湖和乌梁素海,也都出现面积减小的情况。
据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资料显示,与2014年7月相比,2015年7月湖体面积缩小最大的是呼伦湖,目前其水域面积为2074.96平方公里,而去年同期为2092.55平方公里,减小了17.59平方公里。
而生存状态最为严峻的为黄旗海,目前仅剩2.37平方公里,接近历史最低值。从空中俯视,龟裂的湖岸泛着白花花的盐碱,湖中央就是泥泞的淤泥,黄旗海在淤泥的分割下变得支离破碎。据悉,降水偏少、上游来水被截留、地下水超量开采,都是导致黄旗海缺水严重的主要原因。
另外,7月全区气候干燥,西部大部地区处于干旱状态,东部大部地区以半干旱状态为主。加之晴热高温的天气,牧草生长缓慢,大部分牧区的牧草长势差于去年和近五年同期。部分地区农田脱水开裂,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干枯,大量减产,甚至绝收。
据内蒙古气象台预计,8月上旬,影响全区的冷空气势力较弱,雨量分布不均,全区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西部偏北和东北部偏北地区较常年同期偏高3℃以上。建议各地牧民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避开不利天气过程,合理安排棚圈修缮加固、牲畜药浴和打伏草工作。同时,西部地区及东部偏东南地区将出现的高温天气会使草地土壤失墒加剧,对牧草生长发育不利,各地要继续做好防暑降温及抗旱工作。(文:郭敏)
通辽市科左后旗7月以来持续干旱,出现大范围旱情。(包梅兰 摄)
通辽市科左后旗局地重旱,玉米干枯,大量减产。(包梅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