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7月降水量为54年最少 湖泊面积缩小

06.08.2015  11:42

    今年7月,内蒙古平均降水量为52.8毫米,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由于来水量减少,全区大部分湖泊面积缩小,同时植被生长不利,牧草长势差于去年和近五年同期。预计8月上旬,全区降水分布不均、气温偏高,各地要继续做好防暑降温及抗旱工作。

    据内蒙古气象局资料显示,7月全区大部地区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较常年偏少30%~96%。7月全区平均降水量为52.8毫米,比历史同期平均值少36.1毫米,比上年同期少18.5毫米,为1961年以来第1少。

    自然来水量减少导致全区大部分湖泊水量得不到有效补充。截止到7月底,除东居延海在人工影响下面积有所扩大外,其他主要湖泊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

    据监测,内蒙古第一大湖呼伦湖水域面积缩小近20平方公里。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资料显示,与2014年7月相比,2015年7月湖体面积缩小最大的是呼伦湖,目前其水域面积为2074.96平方公里,而去年同期为2092.55平方公里,减小了17.59平方公里。

    而生存状态最为严峻的是位于乌拉察布市境内的黄旗海,目前仅剩2.37平方公里,接近历史最低值。从空中俯视,龟裂的湖岸泛着白花花的盐碱,湖中央就是泥泞的淤泥,黄旗海在淤泥的分割下变得支离破碎。据悉,降水偏少、上游来水被截留、地下水超量开采,都是导致黄旗海严重缺水的主要原因。

    另外,7月全区气候干燥,西部大部地区处于干旱状态,东部大部地区以半干旱状态为主。牧草生长缓慢,大部分牧区的牧草长势差于去年和近五年同期。部分地区农田脱水开裂,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干枯,大量减产,甚至绝收。

    据内蒙古气象台预计,8月上旬,影响全区的冷空气势力较弱,雨量分布不均,全区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西部偏北和东北部偏北地区较常年同期偏高3℃以上。建议各地牧民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避开不利天气过程,合理安排棚圈修缮加固、牲畜药浴和打伏草工作。同时,西部地区及东部偏东南地区将出现的高温天气会使草地土壤失墒加剧,对牧草生长发育不利,各地要继续做好防暑降温及抗旱工作。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新闻加点料:

    内蒙古中部进入雨季 比常年偏晚5天

    7月下旬以来,内蒙古中部频繁降雨,昨日自治区气象局发布消息,中部已于7月28日开始进入雨季,较常年偏晚5天。当前是内蒙古的主汛期,在此期间多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易造成灾害损失,相关部门应做好防御。

    据了解,内蒙古中部共有31个气象站纳入华北雨季监测区域范围,自治区气象局自7月1日开始进行雨季监测。截至7月28日,中部已累计有60%的监测代表站达到单站雨季开始条件,符合区域雨季开始判定标准,雨季开始日期较常年(7月23日)偏晚5天,同时比2015年华北地区雨季晚5天。

    今年,内蒙古中部雨季开始最早的站是多伦站,7月16日进入雨季,满足“连续5天的累计降水量≥25毫米,且5天内至少有一天日降水量≥10毫米”的单站雨季监测指标。截至7月31日,中部监测区内仍有12个站未进入雨季。

    另外,7月以来,内蒙古中部地区平均降水量为60.5毫米,较常年同期少18.8毫米,为近4年来最少。但局部地区雷雨大风冰雹等灾害天气多发,据气象和民政部门初步统计,7月下旬,全区共有28个旗县遭受洪涝、冰雹、干旱灾害,致使11.67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02.7千公顷,成灾面积20.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6477.2万元。

    据内蒙古气象台预计,未来3天,全区降雨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通辽市北部、兴安盟南部、呼伦贝尔市东南部有中雨,各地需密切关注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暴雨洪涝等引发的次生灾害。中东部地区需做好江河流域洪涝和城市内涝防御工作;中西部地区降水相对较少,且气温偏高,需防御阶段性高温和干旱带来的影响。  (北方新报 高 佳)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