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何以成为政策“宠儿”
商务部近期发布的《“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共列出六大任务,“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育农村电商环境”居首位。《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在1~2年内,在全国创建培育20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示范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在现有基础上年均增长不低于30%”的目标,这为农村消费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近日,电子商务领域正在迎来密集的政策支持。无论是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下称《意见》),还是商务部近期推出的《“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都把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放在了显要位置。电商重点布局农村原因何在?“农村+电商”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政策聚光灯下的农村电商
国务院日前发布的《意见》被业界称之为“电商国八条”,规格之高毋庸赘言。《意见》提出要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引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现代管理理念和方式,研究制定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出台支持政策措施。
商务部近期发布的《行动计划》共列出六大任务,“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育农村电商环境”居首位。“力争在1~2年内,在全国创建培育20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示范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在现有基础上年均增长不低于30%。”《行动计划》如是规定。
财政部经建司商贸处处长吴祥云日前在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现场会上透露,2015年中央财政将拨20亿元专项资金对全国中西部地区的200个县进行支持,“专项资金有严格的补贴范围,只能用于县和乡村的物流建设、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建设、农村电商培训等内容,不能用于政府自建平台和购买网络产品等内容”。
农业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今年农业部将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列为20项重点工作之一,将组织企业与地方农业部门开展合作,尤其要充分利用信息进村入户平台,开展产品直配城市社区和农业生产资料下乡试点。
要义仍是促消费
“政策频频聚焦农村电商的最终目的是促消费。”商务部研究院赵萍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二五’以来,农村的人均收入增速连续4年超过城镇,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连续3年超过城镇,实际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农村消费潜力巨大,其对总消费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农村巨大的消费潜力背后,涌动着喷薄待发的电商消费热情。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新发布的2015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指出,尽管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率较低,仅为19%,但是使用互联网的群体在电子商务的使用上跟城市居民一样活跃,网购比例达到64%。在接受调研的农村的网购用户中,65%的人认为自己是“网购达人”,并且“非常享受网购的乐趣”,这个比例比一二线城市的55%足足高出了10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58%的平均水平。
在具备了消费能力、电商消费习惯逐渐养成的当下,展望农村电商发展之路,落后的基础流通设施便成为亟待突破的一大瓶颈。
“这些年国家有关部委都推出了立足于‘三农’,旨在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促进农村流通业快速发展的相关政策,但毕竟我国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总体上实在太落后了,虽然这些政策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还是有一些没有扶持的地区,其购物和消费方面存在诸多不便利的问题。商务部此次推出的《行动计划》在提升流通基础设施网络服务能力、加快推动快递物流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等方面出台了很多具体措施,是对原有支持政策的集成和发展,旨在促进农村居民消费便利程度进一步提高。”赵萍说。
“包括商务部《‘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在内的众多支持政策的出台,将为农村消费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中国将释放出更大的消费潜力。”赵萍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