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冬病夏治正当时 贴“三伏贴”有讲究
中医讲究防治疾病顺应天气和时节变化,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伏天即将来临,在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在这个时节贴敷“三伏贴”,利用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温阳利气、祛散伏痰的功效。
“冬病夏治”即将开始,“三伏贴”不仅医院预约火爆,还有不少市民从网上、药店购买“三伏贴”贴敷。对此,专家提醒,“三伏贴”虽然可以冬病夏治,但是并非人人皆宜。
7月中旬,我们一起冬病夏治
所谓冬病夏治是指对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三伏天”中药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的常用方法。
据中国经济网健康频道了解,今年的三伏时间分别是,头伏(7月12日至7月21日)、中伏(7月22日至7月31日)、闰中伏(8月1日至8月10日)、末伏(8月11日至8月20日)。
“三伏贴 ” 适合哪些患者贴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
2.痹症: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颈肩腰腿痛等;
3.四肢寒凉怕冷,免疫力低下。
贴敷后有什么注意事项
要想让“三伏贴”发挥最大效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贴敷当天最好不要洗冷水澡。
2.作息规律,饮食清淡。贴敷治疗期间忌肥甘厚腻、食海鲜、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吸烟、不饮酒,以免减弱药效。
3.保护皮肤清洁,特别是贴敷穴位的皮肤。贴敷前一天,要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洗个澡,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
4.贴敷时最好身穿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为了防止药膏染脏衣服,当天穿深颜色衣服最好。
5.贴敷后应减少运动、尽量避免出汗,防止药贴脱落。贴敷后会出现发热等感觉,可以待在凉快的地方,但切不可贪凉,防止遇冷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禁止直接对着电风扇和空调长时间吹风;
6.贴敷后会出现皮肤潮红、发热、极个别人会出现疼痛,去药后1-2天部分病人穴位上可能出现水泡,此时请不要担心,属于正常现象,尤其是对老年人,久病不愈的哮喘患者等,通过发泡的治疗,来年冬天您的病会明显减轻(减少),因此一定要坚持治疗,不会带来任何感染。如出现小水泡,不用处理,大水泡可及时消毒或去医院处理。
7.天灸贴药治疗应坚持,每年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均要贴药,中途不要间断,对巩固治疗效果、增强机体功能和抗病能力非常有利。
“三伏贴”不是想贴就能贴
一般性疾病的患者如果盲目搭冬病夏治的顺风车,有时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敷贴药物还会损伤皮肤,甚至引发皮肤溃烂。痔疮、湿疹、咯血等热性病如果用温性药物敷贴,反而会“火上浇油”,使病情加重。
专家表示,冬病夏治敷贴的药物并不是“一膏贴”、“一样穴(位)”,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此外,网上卖的“三伏贴”成分不明,购买需谨慎。“通常,贴敷的时间以4-6个小时为宜,时间的长短可因人而异。对于皮肤不耐受的人群而言,贴敷2个小时即可;皮肤不敏感者则可相对延长贴敷的时间;儿童耐受性较差,一般贴敷2-4个小时。”
由于“三伏贴敷”要在准确的穴位上才能起到疗效,而一般人群对穴位没有大概的了解,建议大家上医院进行贴敷,以确保精确地寻找到穴位。
哪些情况无法进行“三伏贴”
1.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不能贴。
2.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不能贴。
3.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不能贴。
4.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皮肤娇嫩,不宜贴敷。(稿源:综合新华网、中国经济网、《都市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