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定位街镇职能 深入推进“三社联动”

30.06.2017  18:03

  青山区是包头市的中心城区,共辖有8个街道、53个社区;2个镇、21个村。2014年,青山区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在深入推进“精街道、强社区、促服务”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工作中,全面理顺了街道和社区关系,为街道加强对“三社联动”的统筹指导、引领协调和支持保障奠定了良好基础,基层治理创新成效初显。

   一、做精统筹指导,理顺“三社”组织架构,促进平台联搭和多元参与

  一是指导“三社”组织联建。街道加强对“三社”各组织的指导。指导社区党委按照区域党建的格局全面领导居委会、社区管理服务站、社工机构和其他组织的党建和服务工作,搞好驻区单位共建联席会,充分整合资源;指导社区居委会剥离行政职能,强化社会组织孵化与居民需求对接,广泛吸纳“三社”力量多元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民主协商,做好居民自治工作;指导社区管理服务站梳理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事项,严格区属部门下派任务审批准入,减负松绑的同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三社”平台的搭建拓宽和需求的精准定位服务上;指导社会组织充分利用社会、市场和政府公共资源,打破“三社”单位、产业和行业的限制,形成全方位资源整合和服务联动;指导社工队伍通过嵌入式发展模式,把社工项目部直接建在各社区和社会力量组织中,相嵌融入“三社”联动平台和服务载体的规划建设工作,为“三社”间有效联动提供专业技术和督导支持。

  二是统筹“三社”资源联用。各街道通过发起成立辖区社会组织服务联盟,广泛吸引社会力量推动“三社”平台联搭。统筹全区43家为老服务组织助力社区日间照料和残障康复中心配备率达72.8%,高校13个不同专业院系对口帮扶和社工挖掘培育的草根组织助力社区文娱中心配备率达100%。同时在53个社区院落、楼栋、单元建立471个党组织服务站点和400多个居民议事平台,共召开社会工作联席会、社情民意建言会 1000 余次,多元民主协商化解大小矛盾8363件。宽广复合的服务平台,为“三社”力量全面介入社区服务领域创造必要条件。

  三是加强“三社”管理联抓。青山区制定并完善了《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居委会“三报告双评议一监督”制度》、《社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12项配套管理制度。各街道以制度规范、监督和联通“三社”工作,保障了“三社”的有效运行。特别是各街道加强党组织管理,对单独成立支部党员数量不足的,街道党工委组织“三社”成员成立联合党支部。并一次性予以3000元的党建补助经费支持,对党员数10人以下的联合党支部在党费缴纳和使用上推行全额返拨机制。既加强了“三社”党组织的管理,又推动了“三社”之间的融合。

   二、突出引领协调,发挥“三社”属地共治,促进资源链接和网络构筑

  一是发挥承上启下作用。街道不断将“三社联动”实践效果经验反馈给政府以完善顶层设计。针对社区岗位力量无法有效保障“三社”联动平台建设和服务需求问题,街道多次提案协调下,区政府年增投1750万元购买社会工作岗位服务,社区工作人员平均由7人增长到17人;针对各社区居民的结构差异,街道委托专业社工队伍分层抽样居民需求,以此指导“三社”组织发展类别设置、服务方向调整,确保服务和需求的有效对接。

  二是发挥资源配置作用。街道协商驻区大企业,通过废旧厂房置换改建或捐资扩建的方式,使53个社区“两室用房”面积平均扩增到816㎡,最大的达到3100㎡,极大改善了“三社”联动服务场所。各街道分别建立社会组织孵化服务中心,精准对接各类优秀社会服务组织或团队领军人才,既协调各社区孵化组织的门类和数量设置,又引领发展方向和多元治理参与。

  三是发挥专业社工作用。街道引领社工队伍充分发挥专业理论和实务技巧特长,有效介入“三社”队伍的增能建设和服务的示范运作;充分发挥社区型社工队伍“运动员”的专业引领、项目示范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型社工队伍“裁判员”的技术支持、绩效评估作用。每年集资30万元引入上海恩派团队运营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园,整体协助街道推动区域资源的链接整合和服务网络的构筑贯通,为“三社”联动社会多元治理创造条件。

   三、加大支持保障,强化“三社”激励机制,促进有效联动和持续发展

  一是支持社会组织的低门槛发展。街道对社会组织实行登记和备案双轨制,条件成熟的推荐到区民政局注册登记,并实行“壹元注册”。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直接在街道备案服务。全方位的为社会组织发展降低门槛、解开束缚和优化环境,在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投入800万元购买社会力量项目服务的资金激励下,全区社会组织数量由183家迅速增长到769家,门类齐全的社会组织强有力推进了“三社”服务载体建设。

  二是鼓励社区社工工作重心转移。街道鼓励每社区配备的1名高校专业社工脱离行政职责,举办社工服务机构,53个社区级社工服务机构通过实施每年的专项社工服务类发展示范项目,广泛吸纳社区“助工”和“义工”人员直接参与到项目的管理运作和执行服务中,使社会组织中社工专业科班人员达87人、国家和市级社工师持证人员达553人、受训专业义工人员达25000余人,加快了“三社”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三是提倡社区阵地的微主题建设。街道支持基层社区成立属地化社会组织孵化服务站,将社区年活动经费由20万元增加到50万元,同时积极统筹辖区资源,募集社会公益资本帮助社区设立属地“三社”组织发展“微基金”。先锋路街道借助驻区大企业多和工商联驻地优势,2016年争取到30万元的公益“微基金”,支持保障了13大类1742个“微项目”服务,满足了居民5316个“微心愿”,强有力的保障了“三社联动”多元治理的持续活力。

  四是声援“三社”发展理念创新。街道支持和响应“三社”在联动服务和发展中突破瓶颈的合理建议,2016年,10个街镇联合压缩挤兑自身工作经费众筹100万元,专项用于开展“三社”微型组织公益项目创投,支持新起步的社会力量锤炼队伍、累积经验、创投创业。几年来,各街道上下联动、统筹协调、因地制宜,有效推进了“三社联动”服务精细化和专业化发展,构筑了全方位的“三社”支持网络,形成了社区多元治理的良好态势。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组织党委直属党支部首届党员大会召开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组织党群活动中心正式启用 民政厅
包头市积极搭建培育孵化平台 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包头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政厅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