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泼绿,构筑重点区域生态安全屏障
04.02.2016 11:19
本文来源: 林业厅
长江、珠江流域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企业密集,现代化水平高,是带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驱动器”,太行山是护卫京津冀和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粮仓和工业生产基地。这五大重点区域生态区位显要,但经济高速发展也给生态安全频频敲响警钟。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沿海防护林体系以及太行山、平原绿化建设工程先后上马,这是改善我国重点区域生态状况的国家级林业生态建设与修复工程,对构筑我国“江、河、山、海、原”重点地域生态安全屏障,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生态先行,重点区域绿意渐浓
“十二五”是“长、珠、太、平”防护林三期工程启动实施、海防二期工程收官的关键阶段。这五大重点区域的生态工程建设,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肩负着构筑“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生态屏障的历史使命,为提升重点地区生态容量,提高生态承载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立下了汗马功劳。
5年间,“长、珠、海、太”4项工程共完成中央预算内投资68.7亿元,完成营造林面积203.2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增加了1.2个百分点,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长防工程区增加森林8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8.8%,土壤侵蚀量每年减少了2.3亿吨,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明显减轻,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有效抑制了钉螺孽生,减少了血吸虫滋生场所。
珠江流域增加森林25.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7.4%,保水固土、涵养水源能力大大增强,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的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区增加森林73.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8.5%,基干防护林带已基本合龙,以消浪林、海岸基干防护林、纵深防护林为重点的沿海防护林体系主体框架已初步形成,有效减轻了台风、海啸、海雾等自然灾害。
太行山绿化工程区内增加森林20.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2.7%,水土流失面积和流失强度大幅度降低,地表径流量减小,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也明显减少,基本改变了过去“土易失、水易流”的状况,不少地区重现山清水秀、生态优美、人居和谐的景象。
平原地区的基本农田林网控制率已达到90%,比工程伊始提高14.4个百分点,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点、带、片、网平原农区综合防护林体系。
国家林业局着眼生态文明建设大局,按照建设美丽中国决策部署,编制下发了“长、珠、太、平”三期工程规划(2011-2020年),2015年又启动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期规划(2016-2025年)编制工作。“十二五”期间,首次分别完成了自“长、珠、海、太”工程启动以来的效益评估,基本形成了从国家到地方的工程管理制度体系。
特别是2012年以来,工程管理部门针对防护林退化改造问题,加大了调研和督导力度,牵头编制了《河北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林分更新改造试点实施方案(2014-2016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启动了改造试点示范工作,3年投入6.8亿元,改造退化防护林121万亩,取得了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退化防护林改造工作零的突破。
面临挑战,还需国家重点支持
重点区域绿色版图虽然在不断扩展,但工程区尚有1000多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亟待造林绿化,低质低效或退化防护林面积达1300多万公顷,大多位于立地条件差、造林改造难度大、成本较高的“老、少、边、山、穷”地区,是工程建设最难啃的“硬骨头”。
长江、珠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依然未完全遏制,生态建设提质增效空间仍较大;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迅速,侵占、破坏基干林带情况时有发生,基干林带损毁形势较为严峻;太行山绿化工程区极度干旱缺水,可造林地条件越来越差;平原绿化工程缺乏中央投入资金的带动,身边增绿任务十分繁重。
五大重点区域生态工程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面临新的挑战,还需要国家重点支持。
投入总量不足。5项工程年均造林任务大约占全国造林任务的1/10,但投资总量仅占1/20。工程规划与计划脱节情况较为严重。2015年,“长、珠、海、太”4项工程计划任务分别仅为规划任务的45%、22%、87%和36%,根据计划下达的资金总量明显过低,加之各地配套资金普遍偏少,2015年起国家又取消中央财政农发资金对“长、太”工程的支持,投资总量更是捉襟见肘。
投资标准偏低。2011年至今,工程建设执行标准为人工造林每亩300元,封山育林每亩70元,远低于实际需求,基层对此反映强烈。投资标准过低导致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不高,目前各项工程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低质低效林或退化防护林。
建设内容过窄。尽管各工程规划均将低质低效林改造列入建设任务,但是国家计划却只下达人工造林、封育任务,导致改造工作无法有效进行。此外,中央预算内投资没有单列工程设计、监理、管理等经费,以致招投标、监理、报账等现代工程管理制度实施艰难。
平原绿化仍需国家支持。从2011年起,国家整合取消平原绿化工程中央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靠地方自行投入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平原地区的造林积极性。目前,除北京开展大规模平原造林,森林面积有所增长外,其他平原地区呈下降趋势,农田林网断代、残破甚至老化死亡难以恢复,广大农区的生态安全屏障面临威胁。
提质增效,筑牢国土生态屏障
“十三五”期间,国家林业局将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以工程建设提质增效为目标,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完善标准规范制度体系为保障,扎实推进重点区域各项生态工程建设与修复,加固国土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长防工程将重点开展“两库三湖”水土保持林建设,夯实“长江经济带”生态基础。珠防工程重点在南北盘江、左右江水源涵养林建设上取得突破,同时加强珠江中段生态建设和保护。海防林工程重点恢复灾害频发区段、薄弱环节基干林带,推进建成形式多样、树种丰富、完整合拢的沿海基干林带。太行山绿化工程重点建设太行山北段和海河流域防护林带,突破干旱山区困难立地造林以及高污染流域水域保护的生态构建技术障碍。平原绿化工程依托国家相关规划,突出加强农田林网建设。
按照“长、珠、海、太、平”三期工程规划,到2020年,相关工程区将再增加森林面积83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平均增加5.1个百分点。其中,长防工程区增加森林面积42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增加4.1个百分点,达到42.9%;珠防工程区增加森林面积22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增加5.3个百分点,达到62.7%;海防工程区增加森林面积7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增加1.6个百分点,达到40.2%;太行山绿化工程区增加森林面积11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增加9.5个百分点,达到32.2%;全国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8.7%,林木绿化率达到20.4%,基本农田林网控制率超过95%;基本建成全国退化防护林监测预警体系,退化防护林监测覆盖率达到90%,改造率超过70%,重点地区退化防护林死亡情况得到基本控制,生态防护效能明显提升。
另外,国家林业局已起草下发了《关于做好退化防护林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组织编制了《全国退化防护林改造总体规划(2016-2025年)》,指导北戴河沿海退化基干林带、三北工程区退化林分改造试点工作,将退化防护林改造工作从试点向全国铺开,农田林网工程建设纳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颁布了平原绿化建设技术规定,出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两项国标,农田林网建设范围不断扩大。
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工程。
这也为我国其他重点区域的生态修复指明了方向。目前,工程管理部门正组织专家,加快修订《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十三五”规划》,力争早完成、早批复、早实施。
“十三五”末,“长、珠、海、太、平”五大重点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必将更加坚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将更有底气,人们期待生态良好的梦想必将照进现实。
本文来源: 林业厅
04.02.2016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