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时体重才一斤六两“袖珍宝宝”要挺住

10.02.2017  09:03

“我的孩子出生一个多月了,现在还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我实在是无力承担医疗费,希望好心人能帮帮我,帮帮孩子。”7日,呼市和林县大红城乡小红城村的白云祥告诉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妻子在怀孕近7个月时,因劳累和怀孕期间营养不良,再加上胎盘偏低,羊水破裂导致早产,小宝宝生下时体重只有800克,随后在重症监护室的保温箱里接受治疗。目前宝宝每天的治疗费用为2000多元,预计仍需住院约80天,高额的医疗费用是这个农村家庭迈不过去的坎儿。

“袖珍宝宝”出生

2017年1月5日11时23分,腊月初八。

在呼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一名特殊的女婴降生了。她是个“袖珍宝宝”。

这名婴儿在刚出生时,体重仅有800多克,一出生就挣扎在危险边缘,并且面临着呼吸、循环、感染等诸多难关。

2月7日下午,在呼市第一医院,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见到了孩子的父亲白云祥,谈到孩子的情况及医疗费用,白云祥一脸愁苦。

“我妻子在怀孕时就有出血症状,比一般的孕妇要严重,孩子一出生就进行了抢救。可几天后,孩子的体重甚至降到了650克,看着宝宝刚出生就受这样的折磨,心里太难受了。”白云祥告诉记者,2016年12月26日,妻子出血量加大,他急忙带妻子来到医院,医生说有流产症状,便安排住院。宝宝出生时极度发育不良,体重仅有一斤六两。出生后,父母都没有抱过孩子,便直接送入了重症监护室,之后白云祥只能是隔着玻璃看看孩子,心里像针扎一样痛。

呼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周瑞回忆:“孩子出生时不足七个月,胎龄只有27周,身体都有些透明,血管就像头发丝一样细,一出生就面临窒息的风险,只能靠呼吸机来支持。医院第一时间对孩子进行了抢救,在医护人员的照料下,小宝宝一天天长大,每天能增重10克到20克左右。”

周瑞表示:“新生儿的标准体重一般为2500克以上,像这个宝宝的情况,是我所接触到体重最低的新生儿。”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记者见到了体重已增长到1000克的小宝宝,身体看上去接近半透明,皮肤比较薄,身体上的血管清晰可见,眼睛勉强能睁开一丝缝隙,很是虚弱。看到小宝宝的第一感觉就是特别小,五根小手指的宽度加起来只有成人一个指关节的长度,小手掌的宽度也只有约成人一根指头的宽度,瘦小的身体上插满了各种管子,看着让人揪心。

白云祥说,他在一家企业里当司机,家中还有一个八岁的儿子,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妻子自怀孕后身体状态不好,便不再工作,一家五口的生活,全靠他每月3000月的工资维持。2013年的一次交通事故,花费了20多万,欠下了外债。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突如其来的意外,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后续的医疗费用更是让他难以承受。

“妻子前期住院保胎,手术费用就花了2万元,现在我只能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孩子,我们不能放弃孩子,我要挣更多的钱,一定要把孩子治好,让她康复。”白云祥说。

仍未脱离危险

记者采访时,医护人员称,宝宝现在仍未脱离危险。

“现在,孩子的身体各项指标都趋于正常,各方面的状态比较好,情况比较稳定,体重也在持续增长,因为孩子还不能自己进食,还是采取鼻饲喂养和静脉高营养,现在孩子每次进食8毫升,每隔3小时喂一次。为了预防感染,宝宝仍旧需要在保温箱里进行保护性隔离。”周瑞护士长表示,宝宝的身体机能正在逐渐好转。

当白云祥听到孩子体重在不断增加时,脸上泛出了开心的笑容,孩子体重增加,对于他来说是最直观的欣慰。

白云祥说:“正月初八,宝宝满月,因为她还在保温箱里,所以只是家里人简单地过了一下,但家人情绪都特别低落。”

社会爱心助力

在宝宝接受治疗期间,白云祥不断接到社会上爱心人士的捐助,有两位市民为小宝宝建了一个微信爱心群,筹得捐款4000余元;有位市民自己捐出了5000元,但没有留下姓名。

随后,记者联系到了为白云祥建立微信群筹集捐款的付建军,她表示:“我也是一名母亲,在了解到白云祥的遭遇后,感同身受,所以建立了微信群,希望能号召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帮助他,帮助宝宝早日康复出院。”

截至目前,白云祥收到捐款9万余元,他表示,正是大家的爱心捐助,才给了宝宝生存的希望,也让他们家庭拥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勇气,感谢每一位帮助宝宝的热心人。

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表示,重症监护室内的医疗条件比较好,所以医疗费用相对要贵一些,保守估计孩子的治疗费用需15—18万元。

如果有热心读者,愿意伸出援手帮帮这个小宝宝,帮助这个家庭渡过这个难关,请拨打本报热线电话0471-3339111,或拨打15648157678与白云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