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梅:多才多艺孝敬老人的好媳妇

01.03.2016  16:31

  刘春梅(右)表演二人台

  正月十四,记者在杭后秧歌大赛上见到了刘春梅,她正在指导队员们练队形:“大家精巴点,站好了咱们再练一遍。”比赛正式开始后,她带领的秧歌队水船耍得活灵活现,现场喝彩声、掌声不断。

  村里公认的好媳妇

  刘春梅,51岁,蒙海镇永明村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她吃苦耐劳、乐观向上,是村里有名的文艺爱好者。刘春梅从小就勤劳,成家后伺候公婆,还要参加劳动,一天也没闲过。面对生活的重担,刘春梅没有丝毫的埋怨:“我从来就不知道个累,种地、哄孙子、伺候老人甚也没误。从我嫁到他们家,大小人没买过鞋,一年得做个40多双鞋。”

  刘春梅和丈夫孝顺老人众人皆知。“她舅舅和两个叔老子都没成家,吃喝穿戴都是她管,连老衣也都是她给做。刘春梅是我们村公认的好媳妇,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村民们说。

  在生活中,刘春梅对待媳妇、女婿总比儿子和女儿亲,家人和睦相处。一年亲家生重病,女婿求助外母娘。刘春梅四处借钱为亲家看病,到最后人财两空,直到现在借款还没有还清。

  “为了这个家,母亲没过过一天好日子,起五更睡半夜,家里家外事事离不开她,只要我们过得好,她就高兴。”说起母亲,儿女满怀感恩。

  多才多艺的刘春梅

  “扭秧歌、唱小戏,是我现在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事。现在生活好了,大家在一起说说唱唱,有多少烦心事都忘了。”一说起自己的“文艺”生活,刘春梅有说不完的话,“9岁的时候我就参加了学校的文艺队,11年没间断过。大秧歌还获过全县的二等奖。今年回老家,唱了4首歌,挣了800块钱。”刘春梅出生在陕西省靖边县,从小热爱文艺的她一直是文艺队的骨干力量。

  “20岁嫁到这里,27年没接触过文艺活动。2013年,我组织大家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从一开始三五个人,到现在的十几个人,大家从一点儿也不会,到现在都能上台表演了。”蒙海镇永明村文艺宣传队在刘春梅的带领下逐渐壮大,二人台、秧歌、广场舞,各种文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成立文艺队第一年,我们到单位、企业、乡镇拜年挣了7000多元钱。今年的秧歌比赛我们又得了一等奖。”刘春梅说。

  “她这个人特别好相处,排练节目都在她家,又要哄孩子,又要指导我们排练,自己还得参加演出,一年电话费就得1000多,表演开支都是她拿。”刘改仙说。“唱呀跳呀,我就没烦恼了,走路还要背台词,做饭、喂牲口也要唱上几句。晚上娃娃睡了,一个人还得跳会儿广场舞。”言语中,记者感觉到刘春梅的骨子里透着一股坚韧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刘春梅多才多艺,剪纸连续两年获市级奖,4幅作品还在《中国财政报》上刊登,村民们都夸她是一个有本事的女人。“我每天早上四点半起来剪纸,8点多开始做饭,用了40多天,剪了80多幅作品。过年我照着电视上画了13幅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画,过完年就开始剪。”心灵手巧的刘春梅绣鞋垫、画窗花样样精通。在她的带动下,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参加了文艺队。(记者 汪巧枝 文/图)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