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国两会•声音】潘刚:推动农牧业产业链实现普惠金融

05.03.2015  19:08

全国两会全媒体报道组记者    韩卿立    摄

近年来,“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屡屡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和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等重要文件中出现。如何发展惠普金融,全国政协委员潘刚在思考着。经过精心准备,他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推动农牧业产业链普惠金融进一步发展的提案》。

潘刚说,《2014中国普惠金融实践报告》指出,中国仍有一半以上的人未被传统金融服务体系有效覆盖,主要集中于广大农村牧区。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数据也显示,我国95%的小微企业未曾从金融机构获得过贷款。

他认为,发展普惠金融,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实体经济的金融可获得性,缓解当前“三农三牧”、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已迫在眉睫。

然而,按照传统的金融机构服务模式,很难实现普惠金融的目标。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群体时,存在收集信息难、控制风险难、控制成本难等难题。根据伊利集团等农牧业龙头企业这些年的发展经验,潘刚认为,处于产业链中的小微企业、农户与龙头企业联系越来越紧密,通过对这些小微企业、农户提供有价值、直接化、集约化的金融服务,反过来又可促进龙头企业的良好发展,从而实现整个农牧业产业升级,真正达到普惠的效果。

潘刚说,普惠金融作为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要推动产业链普惠金融发展,成为实体经济的助推器,不仅要靠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的合力,也有赖于政策提供更多的支持。

他建议,应鼓励龙头企业设立普惠金融机构,为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专业支持农牧业产业链小微企业的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普惠金融深入开展创造条件,引导普惠金融机构产融结合、不断创新,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扶持农牧业产业链普惠金融深入发展;创新监管模式,建立符合农牧业产业链普惠金融特色的监管体系,在准许针对龙头企业设立的专业性普惠金融机构可在全国开展业务、不受地域限制的同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监管,从而有效控制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风险。(全国两会全媒体报道组记者 崔楠)

点击进入 正北方网 2015全国两会专题报道》》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