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说创城】以爱传爱以善扬善

06.11.2015  13:23

   乐善好施、守望相助、为善不甘人后的中华文化传承千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先哲古语尽人皆知。近年来,公益事业在呼和浩特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让这座城市距离摘下“文明城市”桂冠更近了一步。

  “气息要匀,吹出的声音轻盈、飘逸、柔美,让人一听就喜欢,指法要多练习……”在我市老年活动中心活动室,一位年轻老师正在为大家讲解葫芦丝的演奏技法,这个由市政协特邀界别主办的葫芦丝演奏公益教学活动每周日都会举办。

  为大家上课的是全国民族器乐演奏高级指导老师、曾获得2011年全国葫芦丝大赛金奖的荣恒宙,从2014年4月开始,他就为大家教授葫芦丝演奏技法,到现在已经是第二年第五期了。荣恒宙告诉记者:“这段日子,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城市里喜欢音乐、喜欢葫芦丝的人越来越多,各年龄段的都有,大家的学习热情也很高,尤其是在这样的公益课程班里,很多人都是坚持一节课都不落下,认真学完了整个课程,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市民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迫切。”

  在课堂上,有两位特殊学员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位是来自瑞士的瑞古拉,另一位是她的13岁女儿友友。瑞古拉是美国教育专家、心理学硕士,5年前随丈夫来到呼和浩特成为了一名外教。她告诉记者,这座城市很好、很温暖,他们很爱这座城市,所以选择在这里定居。“在这5年里我们也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现在呼市各类公益组织越来越多,志愿者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大家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传递了温暖,传播了爱,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近年来,我市各类民间公益活动越来越多,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身体力行做公益,纷纷将回馈社会作为财富的新归宿,公益组织的数量和规模增长迅速,志愿者群体不断成长壮大,公益意识日益深入人心……

  蔡屏是我市某企业的总经理,他告诉记者,他们经常会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帮助弱势群体,回馈社会,这类公益活动已成为他们企业的一种文化。“上个月,我们举办的‘慈善跑’活动吸引了150余名社会热心人士参加,全程约3公里,活动筹集的所有善款都捐赠给了新华社区的贫困空巢老人。”

  “周末为清水河的孩子们捐献爱心书包,有想献爱心的亲们,一起去献爱心吧!”微信圈里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爱心号召。张清芳是义工之家的一位志愿者,她表示:“我们每个人的力量虽微薄,但产生的正能量却不可低估,我们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催生爱心、传递善良,带给人们崇善向上的希望,每一个有爱心的人以爱传爱、以善扬善,让这座城市处处涌动爱的暖流。”

  (记者马幺幺)

[责任编辑 张睿 ]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