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联创携手科技小院 推动全域农业绿色发展
2019年1月5—6日,“四级联创”全域绿色发展暨科技小院建设调研活动在杭锦后旗举办,来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自治区土壤肥料和节水农业工作站、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局、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杭锦后旗政府、农牧业局、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杭锦后旗各乡镇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10多家企业代表及内蒙古电视台农牧频道、绿野之声的记者共计8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安排了一天半的时间,走访观摩了分布在杭锦后旗6个乡镇的各涉农行业,围绕全域农业绿色发展所开展的工作,观摩地点有科技园区、废弃物回收站、乳业基地、种业企业、有机面粉厂、牧业养殖场、有机肥生产企业、马产业基地、合作社以及各项硬件设备已经基本准备就绪的科技小院。通过参观,与会代表对杭锦后旗全域农业绿色发展布局有了整体印象,对于杭锦后旗近几年来在全域绿色农业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与会代表们顶着小寒时节刺骨的冷风,饶有兴趣地观摩了在6个乡镇设置的科技小院,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在参观途中就已经开始唧唧喳喳的争抢小院、商议入住后的打算了。
科技小院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于2009年创建的集现代农业科研、技术创新与服务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入住建设在村里的科技小院,在农民的田野里解决农业生产问题,推广成熟的农业技术成果。这种模式因教育的可持续性,引发了连锁效应,推动了小院模式的可持续性、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技术创新的可持续性和推广事业的可持续性。学生在即将毕业的前一年,把自己的理论成果,拿到田间地头进行实践,实现了真正的把论文写到大地上的愿望。
自治区土壤肥料和节水农业工作站从2015年开始入住杭锦后旗开展三级联创蹲点活动以来,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力量,推动杭锦后旗的农业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从三级联创提升到四级联创再到今天的全域农业绿色生产,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人才的短缺,特别是高学历青年人才的短缺。这次四级联创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携手,必将破解这一困局,为杭锦后旗全域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6日下午,在杭锦后旗陕坝镇召开了杭锦后旗“四级联创”全域绿色暨科技小院建设座谈会,座谈会分上下两个时段。上一时段,重点讨论全域绿色农业发展问题。全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巴彦淖尔市副市长杨振刚、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肥料和节水农业工作站站长郑海春、杭锦后旗旗长白岳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杭锦后旗人民政府副旗长王占伟、全国农技中心节水处处长杜森、监测试验处处长田有国、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江荣风、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隆小华、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教授李斐、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局副局长辛军、氮肥协会副秘书长高力等代表在会上发言,大家就如何更快、更好地推动全域农业绿色发展建言献策,从不同侧面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来自杭锦后旗本地企业和合作社的三位代表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就绿色有机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向与会的领导、专家寻求解决途径。他们认为,生产有机绿色农产品就需要限制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等的使用,这一方面影响了产量,另外也增加了人力成本(增施农家肥、人工除草等),好产品卖不出好价格,使企业负重前行、举步艰难。因此,对于科技小院能够落户杭锦后旗,期盼已久,希望能够借助顶级专家团队的帮助,利用绿色科技手段,破解这些难题,让农业绿色产业能够快速健康发展。
在第二阶段科技小院建设座谈中,自治区土壤肥料和节水农业工作站副站长林利龙介绍了自2015年以来四级联创团队在杭锦后旗所开展的工作情况;中国农业大学陈范骏教授代表中国农业大学团队介绍了科技小院各院的负责老师和入住的研究生的初步安排及针对存在问题确定的研究方向,明确在1月下旬以科技培训和产业调研为切入点开展科技小院建设。陈范骏教授用四个真字来表达自己和团队的决心,要真住、真学、真干、真出成果。中国农业大学江荣风、李晓林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樊明寿教授、巴彦淖尔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志忠等纷纷表示,将积极支持全域农业绿色发展和科技小院建设工作。
最后,会议在总结中指出,开展整县全域农业绿色发展工作是落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需要多方力量的融合协作。“四级联创”和科技小院都是推动全域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工作方式和手段,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引入科研院校、协会组织、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做好资源融合,形成“政产学研企用”多方联动模式,全面推进全域农业绿色发展工作。坚持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建设好“四级联创”岗位专家临时党支部和科技小院临时党支部,充实一线农技推广队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机制创新和资源融合,争取3—5年将杭锦后旗打造为整县全域农业绿色发展的典型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