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利润不能“比刀片还薄”:“降成本”仍需动真格
“制造业的利润已经比刀片还薄了!”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今年两会政协大会发言中,直指企业“降成本”之迫切。
“降成本”是今年两会热议焦点之一。出实招、动真格,降低企业在人工、税费、财务、物流、制度交易等多方面的高成本,成为许多代表委员的由衷期盼,也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之一。
制造业企业利润何以“薄如刀片”?
“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剑指企业高成本,引发各方点赞,也激起企业对降成本的更多期待。
企业成本有多高?李书福援引数据算细账:“劳动力成本十年来上升了2.7倍,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超过银行基准利率2倍以上,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2倍,许多企业‘五险一金’占工资总额的40%左右,企业还要承担很重的税费负担。”
记者在两会内外采访发现,不少企业至少面临着五方面的高成本。
一是人工成本。有的企业表示,最低工资每年刚性上涨,已超过企业效益增速;除了真金白银的工资,企业要缴的“五险一金”相当于职工工资的40%左右。
二是税费负担。比如,全国政协委员、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说,目前我国制造业增值税税率是17%,但很多企业的折旧费、劳务工资、管理费还不能抵扣。企业的税收要占到营业额的8%或利润的45%以上,还不包括各种附加费。”
三是财务成本。最突出的是融资难、融资贵。一位纺织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告诉记者,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贷款。“从银行贷款1000万元,扣除利息、保证金等费用,最后到手的可能只有六七百万。而且这还需要几家企业联保,一旦一家出问题,其他企业就再也没法贷款了。这位代表说。
四是物流成本。“现在企业很大一部分利润被物流吃掉了。”全国政协委员、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说,比如占我国75%运力的公路物流,因为没有形成系统,各种运输方式无法互联互通,遍布全国的仓储很多处于无序分散状态,成为信息“孤岛”,导致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难以提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我国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高达30%—40%,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10%—15%。
五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在一些地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等方面耗费的资金和时间成本,让一些企业“压力山大”。
从今年全国两会可看出,降成本的“组合拳”已经开始发力。比如,在征税清费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全面实施营改增,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取消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征和归并一批政府性基金,扩大水利建设基金等免征范围。预计今年将比改革前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
财政部长楼继伟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5月1日全面实施营改增”的时间表,军令状已经下了,这是任务鞭策。今年营改增一定要完成。
再如,在企业融资方面,央行行长 周小川 在12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对企业创新进行融资支持。他介绍,对科技创新类的初创型企业加大直接融资的服务力度,同时对达到一定标准的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已连续若干年增长率高于贷款平均增长率。”
另外,在简政放权方面,一些企业也已感受到改革红利。全国政协委员、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说,过去海外投资审批,少则三个月,多则一年。但2014年三胞集团收购一家英国公司时,从申报到完成审批,只用了两个多月,“这样的审批效率连外国人都很吃惊。”
期待“降成本”带来更多获得感
记者在全国两会采访感受到,不少代表委员们一方面对“降成本”措施的成效点赞、对政府的决心和部署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仍觉“不解渴”,期待能进一步动真格、出实招,为实体经济应对下行压力、推进结构调整提供助推力。
“希望把降成本行动落到实处,不能‘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在大会发言中,李书福一口气提出一串建议:“要对制造业实施结构性减税,尤其是要较大幅度降低增值税税率,降低制造业用地价格,精简归并降低‘五险一金’,让制造业企业‘落得了户、安得起家’。要继续清理各种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特别是垄断性中介收费。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制造业直接融资比重,切实降低融资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认为,首先要把减税文章做足,比如除“营改增”之外,对小微企业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税收减免征收的标准;其次要继续压缩政府性收费,比如行政事业收费、政府性基金等,“本来就是辅助性收入、可以进一步压减,且其继续收取的正当性也要更明确。”
另有人士则认为,“降成本”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要更加重视市场化手段。全国政协委员、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说,降低物流成本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如果我们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升10个百分点,就有12万亿的增长空间。消费端的‘互联网+’大军应该到生产端来看一看。生产性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将重塑中国制造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怎么使政策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获得感?作为政府部门还是要多动脑筋,尤其是在降低企业成本上多想办法。”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经信委主任徐一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