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一制一档”消除城乡差距 率先实现医保统筹一体化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29日(记者董璐、达日罕、姜雪兰) 统一参保范围、统一筹资标准、统一待遇水平、统一经办管理、统一基金管理……7月1日起,包头市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城乡医保统筹一体化工作,采取“一制一档”模式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和费用报销统一标准,改革共惠及122万人。
新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让患有多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乌克忽洞镇村民党淑敏切实感受到了政策的实惠。
“我腿脚不方便,孩子们又都在外地打工,原来看病要去旗蒙医院,特别费劲。”党淑敏说:“现在家门口就能看病,既省钱又方便,还报销多,孩子们也放心了。”
乌克忽洞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敖利说,乌克镇共有8600余人,农牧民占六成多,村内老年人口比例较大,受饮食习惯等多重因素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脑梗等地方病频发,但当地农牧民人均年收入普遍不足两万元,医疗负担较重。他告诉记者,新的医保政策实施后,特殊慢性病报销封顶线从过去的1000元提高到4800元,病种增加、药品目录拓宽,政策越来越向基层卫生院倾斜,大大减轻了农牧民看病的个人负担。
如今,党淑敏在卫生院还可享受到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农牧民看病也越来越高级了,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她说。
党淑敏的感受并不是孤例,城乡医保差距大这一困扰我国医保制度改革的重大难题在地处偏远的内蒙古包头市正在得到解决。“在很多地区仍在尝试分档、梯次推进城乡医保统筹的时候,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包头市率先实现‘一步到位’,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盖志毅说。
包头市人社局局长邬军军说,通过这次改革,包头市建立起新的运行机制,在城市居民待遇水平适当改善的同时,农牧民医保待遇标准得到提升,改革后居民不再受城乡身份的限制,看病报销不再分城里人、农村人,城乡居民能够更加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权益。
“包头市此次推行的医保制度改革使得农牧民的医保标准有了很大的提升,缓解了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盖志毅说。
一个病可以拖垮一个家庭。在包头市中心医院,记者见到了三岁的小静,她的爷爷告诉记者,孩子患了脑瘫,家里花钱如流水,加上原新农合政策报销不区分成人和儿童,家里负担非常大。
7月1日新政策实施后,包头市在校在园学生和婴幼儿的报销比例明显提高,小静也享受到了这项优惠。
“我们通过整合,打破了城乡二元医疗保险架构,彻底结束两项制度按部门管理、按群体分治的格局,建立全市统一的居民医疗保险体制,一步到位消除了城乡医保差别。”邬军军说。
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到23万元、药品目录增加到2582种,住院报销比例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起付线适当降低,门诊特殊慢性病扩大到24种,恶性肿瘤靶向药物报销种类增加到12种、特定肿瘤患者用药报销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许多患者说,现在看病越来越放心、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