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招生互掐,为何引发舆论吐槽
导读:提到清华北大,人们就联想到各种高大上。这两所尖子高校为抢夺优质生源在微博上互掐的镜头可让搬着小板凳看热闹的网友们过足了眼瘾。不少人觉得清华北大如此骂战有失名校风范,两个尖子学校也因此遭到了众多媒体和网友的批评。
每年高考季,北大清华争取甚至抢夺高分生源尤其是状元的消息就会不断传出。今年,这一“争夺战”却升级得更为白热化。前两天,在广东执信中学,为“争抢”该校全省高考理科前十的学生叶彤,北大招生老师与清华招生老师发生了拉扯。而6 月28日,北大和清华的四川招生组在微博上掀起了骂战,互指对方砸钱抢自己的新生。随后,相关微博被删除。
事实上,北大、清华争夺考生的“历史”已有多年,以往这种“斗争”多为明争暗斗,而今年则是恶化到了微博互撕、将矛盾公开化的地步,登上新闻“头条”,引来舆论阵阵吐槽,也忙坏了段子手们,造出了诸如“北大清华能不能不给我家人打电话了,我对蓝翔是真爱”、“当初就是怕你们为了抢我打起来,我才来的 XX 大学”、“北京两邻居不远千里跑到四川‘骂街’也是够了”等调侃之句。
舆论戏谑背后,实则是公众的“爱之深,责之切”。毕竟,历史上的北大清华辉煌闪耀,大师辈出;而今,北大清华招生上相互揭底,节操碎了一地。人民日报批评道:“明面上是抢生源,实际是抢状元,是抢名次,是抢背后的面子和虚荣。这种自我营造的虚荣幻象,到头来只会沦为一场闹剧,让学校掉价,让高等教育失色。遏制高校招生“丛林斗争”,教育部在今年初颁布了 26 条招生禁令,其中一条规定高校在招生过程中,不得承诺预录取,或者跟新生承诺高额奖金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然而,这两家百年学府却带头违规,让人对中国教育感到悲哀。舆论指出,存在竞争是好事,但竞争不能是无原则的不择手段,如果不能在研究成果、就业去向等高精尖层次进行,而是落入到考生名次的拉锯中,显然跑偏了方向。
北大、清华的抢生源大战并非今年出现,而是多年形成的模式。招生人员和学生来说,各有各的无奈。许多考生报考学校难以自主选择,而是迫于外界压力。一名自称北大招生组工作人员写下了一篇《我目睹的清北招生怪相》文章,认为 “中国招生,有一个很大的困境,学校不了解学生,学生不了解学校,学生也不了解自己。”因此,“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初心时有两种可能,一是顺应社会上观点,这样必然诞生一大批所谓热门专业,第二就是很多学生把逆反当成自己的喜欢,结果进大学发现其实那些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这是更大的悲剧。”
因此,规范高考招录秩序,当务之急,是要明确秩序边界,制定“显规则”。同时,在大学的招生竞争中,我们更希望看到各个大学的招生小组更重视对自身学术底蕴的务实宣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真诚指导,而不是点对点、单对单,随意出招,无所不为,罔顾道德与象牙塔应有的纯洁与斯文,把状元搂到怀中就万事大吉。招生竞争是难免的,但恶性竞争是绝对可以避免的。相关部门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出台遏制无底线“抢人”的政策,规范各大高校的行为。各大高校也应该借此好好反思,怎样在招生中维护自身形象,为社会作出表率。 (综合人民网、凤凰网等媒体观点)(新华社舆情分析师 黄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