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一”飞天带了哪些“法宝” 专家揭秘细节
神舟十一号在轨道上飞行两天后与天宫二号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之后天宫二号来控制,神舟十一号则进入暂时休息状态。此后这个新组合要在天上飞行30天,当离开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再次独自飞行时,须把两名航天员安全送回地面,至此完成神舟十一号的使命。在此期间,神舟十一号飞船带着哪些“法宝”上天来保障各方面的稳定运行?相关专家向京华时报记者逐一揭秘。
揭秘
1金属橡胶减振器
扮演飞船仪表“救生衣”
在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之际,你可能不知道但却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小不点”神舟系列飞船仪表板减振器。
飞船上仪表类器件通过液晶屏和航天员完成人机交互工作,作为高精科技代表的仪表类器件往往比较脆弱,而发射过程中火箭的瞬时快速加速会引起飞船舱内设备的剧烈振动,如果无法很好地隔离、衰减发射时的冲击振动,很可能导致飞船仪表损坏、飞行任务失败。
神舟系列飞船仪表板减振器肩负起了为整个飞船仪表减振的重任,安装在仪表板四个安装点上的金属橡胶减振器将仪表和船体隔离了开来,并通过振动过程中金属丝之间不断互相摩擦消耗了大量能量,这部分能量最终变成热能消失在了周围介质中。金属橡胶减振器完美扮演了神舟飞船仪表类器件“救生衣”的角色、确保了历次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
揭秘
2中继终端
搭建太空“天路”
京华时报记者了解到,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后,要确保与地面通信的实时畅通,就必须依靠中继终端,这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通过与中继卫星天链一号实现“太空握手”,中继终端成为天基测控的重要终端。中继终端的应用,使我国的天基测控通信得以成为现实,从而在太空中搭建了地面与卫星、卫星与飞船之间的“天路”。
通过中继终端建立的天基测控通信系统建立之后,将对神舟飞船的测控覆
盖率提高了70%以上。中继终端所使用的天链一号卫星,可以形象地视为把地面测控站搬到了离地球3.6万公里外的太空同步轨道,进而形成了天基测控。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工作人员介绍,中继终端作为天链一号卫星的用户终端,除了在我国载人航天领域应用,还在对地观测、资源或国土普查、环境与灾害监测等多种航天器上使用,通过天链一号三颗卫星,为航天器提供实时的数据中继服务和高覆盖的测控通信服务,减少测控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揭秘
3舱门快速检漏仪
充当载人飞船“小门神”
在载人航天工程中,航天员要在太空飞行多天,其间要经历多次穿舱活动,需要打开和关闭舱门。航天员在舱内生存维持其正常生活的气体不能泄漏,舱门是否密封良好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精准快速检测舱门的密封性至关重要。
早期的飞船采用整舱加压,通过监测舱压的变化来检测舱门的密封性,这种方法准确、可靠,但耗时较长,对载人飞船的航天员来说影响较大,会浪费大量时间,因此需改进检测手段,缩短检测时间。“舱门快速检漏仪能够做到在8分钟内快速给出测试结果,堪称载人飞船的‘小门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董义鹏说。
510所研发的舱门快速检漏仪,实现对舱门和对接面的快速、准确检漏。舱门在关闭后,门体上的两道密封圈与门框之间会形成一个小空间。检漏仪利用舱门的特有结构,在工作时向小空间内充入一定量的检测气体,通过监测小空间内压力的变化来判断舱门的密封情况。如果发生泄漏,舱门快速检漏仪会立刻发出报警指示。航天员对舱门进行处理,经过再次检漏合格后,才能顺利入住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