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十个全覆盖”民心工程:对农牧民期盼的强力回应
【编者按】“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我区广大农村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变美了,村民生活幸福了;干部晒黑了,干群关系密切了;乡风文明了,村民素质提高了。
这充分证明,“十个全覆盖”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强基固本工程、乡风改变工程、亮丽乡村工程。从今日起,本报推出“‘十个全覆盖’绘就农村牧区新画卷”系列评论员文章,分别从上述6个方面评说“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的成就以及给农村牧区和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思想观念带来的新变化,深刻阐释“十个全覆盖”工程对于推进我区“四个全面”和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意义。
原标题:民心工程:对农牧民期盼的强力回应——一论“十个全覆盖”绘就农村牧区新画卷
中国有句古训:“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衡量一项工程是不是民心工程,关键要看它是否符合老百姓的利益,顺应群众的意愿,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百姓就会真正受益,党群干群关系就能进一步密切。反之,不仅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会损害群众利益。
农村牧区发展,关乎成千上万农牧民的幸福。我区地域辽阔、村落规模较小、农牧户居住分散,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公共服务普及难度大。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是许多农牧民长期以来的梦想。在农村牧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涉及农牧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农牧民利益和诉求的集中体现,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和很强的针对性。这是执政为民理念在我区的生动实践,是对新时期农牧民期盼的强力回应。
我们欣喜地看到,“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农村牧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农牧民获得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优美的环境,绘就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崭新画卷。广大农牧民切身感受到自治区党委支持农村牧区发展、倾力改善民生的决心和诚意,极大地凝聚了民心,坚定了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为党员干部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实打实为群众服务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随着工程的深入推进,广大干部的理念思路发生变革,服务群众的意识明显提升、思路愈发清晰、工作更加有力。越来越多的干部把发展目光聚焦到农牧业,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牧区,把全部的心思花在农牧民身上;越来越多的资本、人才、政策向农村牧区集中,广大农牧民开始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梦想绽放有了更加厚实的土壤。民心工程真正成为群众的幸福工程。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一切美好都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农牧民自己的工程,要靠千万农牧民的积极参与、不懈努力。工程实施以来,各地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思路由群众酝酿,办法由群众提出,成效由群众评判。广大农牧民全程参与工程实施,成为工程建设的主体、管理的主体和受益的主体,形成了万众一心的大合唱。这是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一笔宝贵财富,为我们深入推进工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最大限度地激发农牧民的参与热情,基层群众的创造活力就会充分迸发,共建共享一个有活力、有希望的故乡就有了更强劲的动力。
“冷暖民生频问计,医食病老挂心怀。千村万户全覆盖,旧貌新颜谢党来。”这首诗出自一位农牧民之手,生动记录了乡村百姓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心。这也再次说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行百里者半九十。“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积极作为、尽力而为,我们必将打赢这场旨在改变农村牧区落后面貌、改善农牧民生活水平的大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