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国土资源局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十个全覆盖”项目依法依规用地

26.02.2016  16:01

            2015年呼和浩特市国土资源局坚决贯彻自治区、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将保障“十个全覆盖”项目用地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主动服务,积极工作,全市共完成“十个全覆盖”项目用地报件材料的上报16个批次,涉及72个行政村(自然村);涉及用地总面积203.85公顷,新增建设用地面积188.78公顷,其中农用地146.35公顷(耕地80.61公顷)、未利用地  42.43公顷;保证了项目依法依规用地。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我市“十个全覆盖”项目2014年至2016年所涉及的行政村分别为350个、509个、1368个,共2227个行政村(自然村),其中生态(扶贫)移民1170个村。
            呼市国土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部署会,明确提出“十个全覆盖”项目用地应保尽保和“十个全覆盖”用地坚决不能出现违法用地的总要求。为全力保障项目用地的落实,市局主要采取了五项具体措施:
            一、  承接政策、建章立制
            2015年,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为保障“十个全覆盖”项目用地的落实,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呼和浩特市国土资源局及时做好各项政策的具体承接和落实,根据我市实际,起草了关于加快“十个全覆盖”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审批的意见并上报市政府。2015年11月17日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十个全覆盖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审批的实施意见》(呼政字〔2015〕387号),进一步明确了基本要求、各级政府和国土部门职责分工、规划修改和用地报批程序、审批程序时限要求、责任追究等六方面内容。并创新性的提出了“项目由当地政府确认并同时可作为项目实施的支持性文件”、“十个全覆盖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免缴”、“项目用地所涉及经费旗县区政府财政计划单列”、“项目用地审批过程中所涉及林地、草地等审核程序后置,由当地政府承诺补充”等一系列具体的支持性政策。该实施意见是自治区国土系统首个针对“十个全覆盖”项目用地审批的具体性指导性文件,具有很强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全市“十个全覆盖”用地审批提供了建设的制度保障。
            二、组织保障、加强领导
            为全力保障全市十个全覆盖项目用地,市国土资源局成立了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规划、耕保、监察、地籍、登记、审批办等有关科室为成员全市“十个全覆盖”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审批领导小组,全力保障项目用地审批。要求各旗县区国土资源局也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项目用地审批工作的领导。
            三、包扶包片、强化指导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好市委政府和国土厅的要求,市国土资源局实行了副处级以上领导包扶、业务科室包片工作制度。10名局领导分别对开发区和9个旗县区涉及的“十个全覆盖”项目用地规划修改、用地报批、土地供应、执法监察等各项工作进行指导,规划、耕保、监察科、监察支队4个科室也分别抽调具体工作人员,实行对口业务指导,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切实保障“十个全覆盖”项目用地报批。
            四、台账管理、明确职责
            为及时掌握项目用地进展情况,便于统一管理,市局要求对全市十个全覆盖项目用地单列台账进行管理,凡2014年、2015年、2016年所实施的项目不管是否涉及新增建设用地,一律建立台账;并明确项目推进中各项工作的节点、责任人。台账每月进行更新,便于全市统一集中管理。
            五、绿色通道、及时审批
            市国土局坚决落实简化程序,不断提高审批效率的要求,对全市上报的“十个全覆盖”用地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市局相关科室对用地报件直接受理,涉及补正的材料报件受理当日之内提出补正意见;补正完成后当日完成审批或报自治区审批。
            以上五项措施的落实和实行,极大提高了项目用地审批的效率,充分保障了全市2014年、2015年“十个全覆盖”项目依法依规用地的落实。 
            针对2016年“十个全覆盖”用地审批工作,市国土资源局继续细化安排部署,明确要求各级国土部门提前介入、主动服务,配合政府完成摸底调研工作,并于3月底前完成规划修改程序、6月底前完成所涉及项目用地审批及备案工作,全力完成用地保障各项工作。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