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全覆盖·领导论坛】杜学军: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必由之路

04.12.2015  10:42

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必由之路

杜学军

  “十个全覆盖”工程让我们再一次正确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找到了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有效方案。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进行自觉选择又受到诸多因素制约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着曲折和反复的不断进步的过程。同时强调,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十个全覆盖”工程10项内容都是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而基本公共服务由公共财政买单这是国际惯例。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要对农业、农村进行反哺,包括实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前我们还没有在农村牧区大范围实施这些项目,现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这是尊重历史的体现,也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

  翻开中国现代史,广大农民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创立、建设、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农民却基本没有享受到城市的良好服务。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三农”问题的核心是要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2年来,“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提升了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带动了农村牧区产业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农牧民整体素质,为破解“三农三牧”问题找到了现实可行的方案。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角度来把握,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抓好“十个全覆盖”这项重大的历史性工程,让农牧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否则就是忘记历史、愧对历史,就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十个全覆盖”工程让我们再一次正确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抓住了创造性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有力抓手。

  内蒙古是全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民族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是全国模范自治区。保持这一传统,继续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必须不断推陈、敢于创新。尤其是面对千头万绪的发展任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需要抓住重点。“十个全覆盖”工程在农区、牧区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地实施,解决了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受到各族群众广泛赞誉,就是创造性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有力抓手,就能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的农村牧区虽然条件大为改观,但与发达地区农村相比,与快速推进的城市化相比,总体还是有差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民族地区发展差距持续拉大趋势长期得不到根本扭转,就会造成心理失衡乃至民族关系、地区关系失衡。”特别是在考察内蒙古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寄予了“守望相助”“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殷切期望。从这一点上看,“十个全覆盖”工程带动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绝非一般!“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落实总书记要求,让各民族受到感召和启迪、团结一心奔向全面小康的世纪工程。

  “十个全覆盖”工程让我们再一次正确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凝聚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筑牢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要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始终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衡量政绩也要看是否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否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已然成为引导、发动、组织群众最好的抓手,极大地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特别是“万名干部下乡驻村推进‘四个全面’,加强重点工作落实”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党员、机关干部一批批下乡驻村,和老百姓一块苦、一块累、一块干,参与“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火热实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已然成为各级干部的不懈追求。

  “十个全覆盖”工程让我们再一次正确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探索出补齐全面小康社会短板的必由之路。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实践的哲学。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著名论断,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正是在实践中的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正是这种一脉相承,“十个全覆盖”工程在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应运而生。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改革发展和改善民生等领域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对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的新回应。对于内蒙古来讲,“十个全覆盖”工程响应了国家促协调、惠民生、奔小康的总体要求,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由城市向农村牧区延伸上走在了前列,也在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上进行了成功探索。综上所述,“十个全覆盖”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必由之路。(作者为包头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