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两会]精彩“十二五”2015再回首
“十二五”:在赶超崛起道路上实现了精彩跨越
“十二五”时期,是巴彦淖尔市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大力弘扬总干精神,以“迎庆创城”为总抓手,奋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全面依法治市开启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进展,巴彦淖尔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们主动顺应形势任务新要求,在赶超崛起的道路上实现了精彩跨越。
面对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不断深化市情认识,创新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文明、活力巴彦淖尔的发展愿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基本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76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和1.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4亿元,比“十一五”末翻了近一番,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74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9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4654元、13729元,均是“十一五”末的1.7倍,各项事业都上了一个大台阶。连续两年高水平接受了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多次承办国家和自治区级赛事活动,巴彦淖尔对外形象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十二五”时期,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绿色特色农牧业金字招牌越来越亮,肉羊出栏量、有机原奶产量、农畜产品出口额均居自治区首位,巴美肉羊成为国内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羊品种。化工、冶金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基地初步成型。黄河旅游精彩亮相,第三产业增加值提高6.5个百分点。套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0%,新增湿地10万亩。严守生态环保红线,巴彦淖尔市成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累计完成城建投资966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倍。累计争取到棚户区改造贷款84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5.7万户;投入农村牧区危房改造资金42.3亿元,完成危房改造11.2万户,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走在全区前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跃升。巴彦淖尔机场通航运营,乌中旗通用机场试飞成功。投资15.5亿元建成了279公里黄河堤防公路,投资7.5亿元的金川大桥和投资5.6亿元的临河黄河大桥建成,新改建公路8530公里,新增铁路346公里,交通完成投资185亿元。电力完成投资近60亿元,首座百万千瓦风电汇集站建成投运。投资68.3亿元实施了680万亩农田整治,投资17亿元实施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投资15.6亿元完成了河套灌区三年排水改造工程。政府机构、行政审批、城管体制、农垦体制等改革稳步实施。向北开放取得历史性突破,甘其毛都口岸五年过货量达5411万吨,是“十一五”时期的3.3倍。
我们主动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实施了一批民生实事,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累计达到701.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6倍。新增城镇就业6.8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82.8万人次。16.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全面实施了十二年免费教育,投资21亿元新改扩建和加固校舍105万平方米。大力推进百姓安居工程,建成保障性住房4万套。全面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17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建自来水厂2座。建成文博中心、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创作推出电视剧《我叫王土地》等优秀文艺作品,阴山岩刻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平安建设不断深化。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勤劳智慧的巴彦淖尔人正满怀信心创造美好生活。
2015,一份亮丽的新答卷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辛劳的一年、奋斗的一年、难忘的一年。我们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
(一)“十个全覆盖”工程深得民心
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扎实推进。2.3万名干部带着感情和责任进村入户示范引领,广大农牧民真诚拥护、主动参与、共建家园。4271个村庄已有1764个实现全覆盖,1268个正在建设,“十个全覆盖”攻坚之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巴彦淖尔再次以独特的魅力展现在全区面前,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让农牧区更绿了、更美了、更水灵了,农牧民更幸福、更文明、更有奔头了,各级干部受到了教育、经历了锤炼、增强了本领,全市上下的自信心、自豪感再次被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再次被点燃。
(二)产业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粮食总产量达到69亿斤,实现“十二连增”。设施农业累计达到24万亩,肉羊饲养量2139万只,出栏1143万只。新增“三品”认证59个。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三带五区”初具规模,乡村游、沙漠游、水上游、冰雪游正在兴起。全年接待游客35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2亿元。巴彦淖尔陆港通关运营,口岸物流园区被列为自治区服务业聚集区,建成2个国家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甘其毛都口岸进口煤炭609万吨、铜精粉87.6万吨,出口电力10.9亿度。进出口总额达到29亿美元,其中农畜产品出口4亿美元,增长25%。电子商务蓬勃兴起,葵花籽电子交易中心交易额累计达508亿元,羊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交易额达1.5亿元,五原县成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市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成立,20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9.7亿元。
(三)重要领域改革扎实开展
三项改革有序推进,编制完成了森林、草原、湿地资源实物量表,实施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试点;参加首届中蒙博览会并取得积极成果;92家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了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农牧民合作社达到4266家,带动农牧户13万户。政府权力清单编制完成并向社会公布,公共资源交易改革走在全区前列。“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推开,新增市场主体2.6万户、注册资本215亿元,分别增长61%、4.9%。财税、金融、户籍制度等改革稳步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草原确权承包试点基本完成,公立医院、扩权强县、农村综合改革等试点进展顺利,乌梁素海管理体制等自主改革有效实施。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均取得新进展。
(四)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
城建投资完成152.2亿元。改造城镇出入口9个、老旧小区53万平方米,整治背街小巷1000多条,公厕旱改水140座,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94万平方米、各类管网130公里、天然气入户2万户,实施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试点村40个。编制了25个专项规划。完成林业生态建设90万亩,新增园林绿化8639亩。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62.5万亩。临哈高速、临甘一级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口岸重载公路、青乌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通村公路1200公里,实施农村牧区街巷硬化2500公里。包兰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初战告捷。
(五)民生保障工作力度加大
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176.1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4.5%。投入15.2亿元推进扶贫开发,3.1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开展城乡劳动者创业培训5024人,创业带动就业1.4万人。“三个一”民生实事惠及27万农牧户、1211名大学新生,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开工保障房2.5万套。18所幼儿园完成新建改建,50所义务教育学校完成标准化建设,2个旗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启动了居民健康卡“一卡通”,“健康保障小药箱”进牧户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国龙舟公开赛等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五城同创”扎实推进,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刑事和治安案件分别下降16.1%和26.3%。双拥共建成效明显。
(六)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依法行政取得新进展,巴彦淖尔市首获地方立法权。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全覆盖,“六五”普法全面完成。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政府班子主动上门征求人大、政协班子的意见和建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3件、政协委员提案282件,办结率均为100%,满意率分别达到95%、94%。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重视做好统战、民族、宗教、群团工作,凝聚了强大正能量。行政效能显著提升。第九届嘎查村两委换届圆满完成。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效明显。反腐倡廉建设深入推进。
面向未来,我们清醒地看到,巴彦淖尔市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链条短、竞争力不强;大企业大项目少,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部分产品效益下滑;小微企业资本少、底子薄,发展艰难;财政增收十分困难,收支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公共服务水平不高,教育、医疗、养老、就业、金融服务和物业管理等方面还有许多群众不满意的地方。社会治理能力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重管理轻服务还没有根本转变,少数公职人员思想保守,工作应付,不担当、不作为、不勤不廉,社会上不诚信、不文明、不守纪等不良风气依然存在。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