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巴彦淖尔市城市建设工作综述
城市建设关系民生改善,关系城市形象,关系经济社会发展。随着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对城市居住环境、公共服务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顺应人民新期待,满足人民新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市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完善城市功能,狠抓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让巴彦淖尔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改善环境城市越来越宜居
“几年没回来,咱们临河变得更漂亮了。”今年春节期间,在外地工作的杨龙龙回临河探亲,感慨颇多:“最近转了转,发现路边绿化带很多,树木品种也丰富,尤其是穿城而过的金川河让城市有了灵气,我想如果是在夏天,这里一定会更美!”
碧水绕城、绿树融城、繁花簇城,这是人们对城市生活的美好愿景。如今,这个美好愿景已触手可及。“十二五”期间,我市围绕“水、绿、文化”三篇文章,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实施造林绿化工程,以科学的绿化体系布局推动生态人居环境改善和城市功能提升,巴彦淖尔逐渐成为有特色、有品质的诗意栖居之地。
2011年~2014年,我市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9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42万亩、飞播73万亩、封育72万亩、工程固沙4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9.83%提高到2014年的13.72%,河套灌区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2.84%提高到2014年的18.56%。全市建立自然保护区10处,总面积872.55万亩,占到全市总土地面积的8.8%。
对于沙漠治理,谢鹤仁有深刻的感触。他的家在乌兰布和沙漠附近,每到刮风时节,黄沙乱飞,一家人苦不堪言。近几年,在父亲的带领下,全家投入到治沙行动中。经过不懈努力,他家承包的5000亩沙窝变成经济林,成为沙漠中的绿洲。他感慨地说:“沙漠不仅能被人们‘制服’,还能带来不小的经济效益,这在以前都是不敢想的事儿啊。”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永续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市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把乌兰布和沙漠、乌拉特草原、乌梁素海三大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针对三大生态脆弱区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目前,乌拉特草原植被覆盖度已提高到21%。在乌梁素海及湿地治理方面,以“引”为主,实施生态补水、引黄入湖,建成了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镜湖、润昇湖、隆兴湖、奈伦湖等一批湿地恢复和水源地工程,新增湿地10万多亩。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碧水蓝天、水鸟翔集的美景得以再现。目前,全市8公顷以上的湖泊湿地为164处,总面积达78938.54公顷。
通过五年的不断努力,城市宜居宜业水平显著提高,美丽巴彦淖尔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提升软实力城市内涵不断丰富
细看如今我们所居住的城市,不仅道路宽敞、绿地优美、街道整洁,而且服务部门文明热情、市场环境安全放心、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市民精神风貌积极向上……丰富的城市内涵悄然提升着城市品质,改变着城市的各个角落,升华着每位市民的心灵。
1月23日这天,临河区干召庙敬老院的老人们过得特别开心。这一天,巴彦淖尔市黄河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和市中医院的医护人员走进敬老院开展关爱老人活动,他们不仅为老人理发、义诊,还陪老人们下棋、散步、聊天。
各类志愿者以己一技之长奉献社会;“爱心车队”免费接送考生,义务为弱势群体服务;老人摔倒,路边人伸出援手施救;各类捐款捐助如涓涓细流温暖人心;诚信建设制度化不断完善,人们守信用、讲诚信蔚然成风;文明旅游法治化,市民旅游文明素质提升……如今,在每个市民的心里,自己就是城市的主人,每个人都积极争当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尚德之美随处可见,文明和谐之风扑面而来。
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十二五”期间,我市还建设了文博中心、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创作推出了《我叫王土地》、《阴山古歌》、《河套魂》等优秀文艺作品,阴山岩刻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些都让城市内涵更加丰富。
擦亮名片城市精神更加包容开放
“河套湿地公园建得真好,人们散步、健身又有好去处了!”每天早上到河套湿地公园练太极拳,这对于市民张文广来说是雷打不动的事。
“我们老两口每天都到新区骑行,感觉我们城市发展变化真快!”市民王喜莲56岁,前年开始骑行,在她的带动下,老伴也喜欢上了骑行,他们每天都在骑行途中感受着城市的发展变化。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是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五”期间,我市建成了一批公园、景区,建设中还特别注重将巴彦淖尔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融入其中,彰显出河套文化特色。如今,一处处风景优美、文化气息浓厚的景区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的好去处。
在河套湿地公园,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游园赏景。巨型浮雕前,人们驻足欣赏,通过浮雕生动再现的场景感受“总干”精神的丰富内涵;农耕工具雕塑前,几位老人畅谈着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塞上明珠广场上,黄河母亲雕塑手托金色麦穗欢迎四方来客,市民和游客感受到黄河母亲的博爱……具有浓郁河套文化特色的景区不仅让市民大饱眼福,还吸引了诸多外地游客。节假日期间,河套湿地公园、镜湖等热门景点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沿黄河公路骑行的,自驾到农村采摘的,成群结队,络绎不绝。
“总干渠的水面开阔,水流平缓,受外界环境干扰较少,有利于运动员发挥出最佳竞技水平。”“龙舟赛主航道严格按照《中国龙舟竞赛规则》建设,赛道很标准。”在2015全国龙舟赛(巴彦淖尔站)的比赛过程中,赛事相关负责人及参赛队员都给予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总干渠赛道较高的评价。
“这里的环境很好,空气清新,赛道曲线优美,很适合骑行!”去年参加第二届环镜湖自行车公开赛的乌海选手马海华对风景如画的镜湖赞叹不已。
环境好了,基础设施完善了,各种国家性文化体育赛事也接连不断。去年,我市举办了全国龙舟赛、自行车赛,让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大丰富,还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前来观赛。
独具特色的黄河湿地风光和河套民俗吸引了远近游客纷至沓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巴彦淖尔、了解巴彦淖尔,感受到巴彦淖尔包容开放的城市精神。
[责任编辑 哈丽琴 ]